[发明专利]金属应力腐蚀过程中界面微区pH值动态变化监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14056.4 | 申请日: | 2018-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7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 发明(设计)人: | 朱永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17/02 | 分类号: | G01N1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1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变化 工作电极 微区 金属应力腐蚀 监测 电解质溶液 还原电流 应力腐蚀 拉应力 施加 阴极极化电位 金属 电流数据 腐蚀电流 极化电位 监测装置 拉伸金属 实时原位 重现性 还原 响应 制作 应用 | ||
1.一种金属应力腐蚀过程中界面微区pH值动态变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A、制取第一工作电极(1),采用两端具有螺纹的工字型棒状被拉伸金属试样作为第一工作电极(1),被拉伸金属试样的中部细长部分为工作段;
B、制取第二工作电极(4);
C、制作恒电位仪体系电解池(9),电解池(9)采用有机玻璃材质,经切割、打磨后通过氯仿粘结而成,圆柱状中空电解池(9)的顶面和底面的中心对称开设有用于垂直放置第一工作电极(1)的孔,电解池(9)顶面同时开设有用于放置参比电极(2)和辅助电极(3)的孔,电解池(9)侧壁中部开设有用于放置经聚苯胺修饰后的第二工作电极(4)的孔;
D、对第一工作电极(1)的被拉伸金属试样施加拉应力,在拉应力和电解质溶液的共同作用下,对第一工作电极(1)施加极化电位E1,金属发生应力腐蚀,在应力腐蚀过程中,对第二工作电极(4)施加阴极极化电位E2=-0.60V,此时在第二工作电极(4)上发生H+被还原的反应,得到的电流数据分别是第一工作电极(1)在极化电位E1下产生的腐蚀电流和第二工作电极(4)在-0.60V阴极极化电位E2下产生的还原电流,所述还原电流对应H+被还原产生的电流,所述还原电流的动态变化即为微区H+浓度的动态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应力腐蚀过程中界面微区pH值动态变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A的具体方法为:
A1)将作为第一工作电极(1)的被拉伸金属试样两端分别插入两个橡胶塞(10),螺纹部分完全露出橡胶塞(10);
A2)在被拉伸金属试样上焊接用于连接恒电位仪的铜导线;
A3)将被拉伸金属试样两端的非工作段通过硅橡胶密封,待硅橡胶干透后放入干燥器备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应力腐蚀过程中界面微区pH值动态变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B的具体方法为:
B1)将截取好的铂丝(8)与银丝(7)烧熔对接在一起,然后将烧熔对接后的铂丝(8)与银丝(7)通过超纯水、乙醇和丙酮依次进行超声清洗,将清洗后的铂丝(8)与银丝(7)放置于洁净的工作台上通过红外光照射烘干;
B2)取热膨胀系数与铂丝(8)相近的玻璃管(6)首先放入浓硫酸中进行蒸煮清洗,然后通过超纯水冲洗,将冲洗后的玻璃管(6)放置于洁净的工作台上通过红外光照射烘干;
B3)将对接好的铂丝(8)与银丝(7)插入玻璃管(6)中,铂丝(8)尾端露出玻璃管(6),然后对玻璃管(6)尾部穿出铂丝(8)的通孔处进行烧结,银丝(7)上焊接用于连接恒电位仪的铜导线,制得第二工作电极(4);
B4)将制得的第二工作电极(4)作为铂微电极,所述铂微电极的探针部先通过金相砂纸进行打磨,再通过0.05μm的纳米铝粉打磨,然后通过绒布抛光,最后通过超纯水清洗,晾干备用;
B5)将清洗、晾干后的第二工作电极(4)、参比电极(2)和辅助电极(3)放置于0.5mol·dm-3C6H5NH2·HCl+1.5mol·dm-3HCl溶液中进行电化学聚合,聚合过程中对第二工作电极(4)施加0.70V的恒定电位,聚合时间为600s。聚合完成后,探针表面将聚合一层聚苯胺修饰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师范大学,未经江苏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405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