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天然植物改性的蓄热保暖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13270.8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19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阳西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6/90 | 分类号: | D01F6/90;D01F1/10 |
代理公司: | 常州国洸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67 | 代理人: | 杜杰 |
地址: | 212300 江苏省镇江市丹***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天然 植物 改性 蓄热 保暖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纤维改性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天然植物改性的蓄热保暖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将干腊梅花花朵干燥、粉碎后连同助剂一并加入到PA6树脂基体中共混改性并进行纺丝,从而使纤维品及其织物的吸热、储热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有效提高了织物的保暖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纤维改性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天然植物改性的蓄热保暖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织物服饰最重要的功能在于维持人体的正常体温,使人体感觉到舒适。传统服饰通过控制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交换从而达到保温保暖的目的,当外界温度较低时,通过增加衣物的厚度,使织物的静止空间层的空间加大以提高保暖效果。但仅通过这一途径来维持人体在温度方面的舒适感不仅麻烦,而且在美观方面也会大打折扣。
蓄热织物则当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可以吸收热量并存储起来,待外界温度下降时再将这部分热量释放,可使织物层内的温度降低相对较少,减缓了人体进入低温环境后的寒冷感。
目前的蓄热织物所基于的纤维都是使用蓄热材料对纤维基材进行改性得到,但蓄热功能材料大多为化学品,长期使用对人体易产生副作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天然植物改性的蓄热保暖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蓄热保暖纤维按重量份数计算,包括高分子基体材料100份、腊梅花粉末2~10份、助剂(硅烷偶联剂0.5~0.7份、分散剂5~9份),
其中,高分子基体材料为PA6,腊梅花粉末为将干腊梅花粉碎至1000~2000目,分散剂为硬脂酸锌。
本方案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基于天然植物改性的蓄热保暖纤维的制备方法:
(1)将其中30重量份的PA6与全部的硅烷偶联剂及全部的分散剂(助剂)于高温下共混充分,然后向所得的混合物中加入全部的腊梅花粉末并共混充分,
共混操作均采用挤出机进行,共混时的高温温度为225℃~240℃;
(2)将步骤(1)中最终所得的混合体系经造粒机造粒,得到功能性母粒,
(3)将步骤(2)中得到的全部的功能性母粒与剩余的70重量份的PA6混合均匀,并经熔融纺丝后再拉伸定型,即得到蓄热保暖纤维,
熔融纺丝的温度为270℃~290℃,熔融纺丝速度为900~1300m/min,拉伸倍数为2.5~ 4倍。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将30重量份的PA6(瑞士EMS A23G)与0.55重量份的KH550及6重量份的硬脂酸锌加入双螺杆挤出机进行240℃共混充分,然后向所得的混合物中加入1200目的由干腊梅花花朵(采摘2月中旬的腊梅并干燥得到)粉碎而成的粉末6.2重量份,并同样于240℃下共混充分;
(2)将步骤(1)中最终所得的混合体系经造粒机造粒,得到功能性母粒;
(3)将步骤(2)中得到的全部的功能性母粒与70重量份的PA6(瑞士EMS A23G)混合均匀,并经熔融纺丝后再拉伸定型,即得到蓄热保暖纤维,熔融纺丝的温度为290℃,熔融纺丝速度为1100m/min,拉伸倍数为3倍。
实施例2
(1)将30重量份的PA6(瑞士EMS A23G)与0.7重量份的KH570及8.5重量份的硬脂酸锌加入双螺杆挤出机进行240℃共混充分,然后向所得的混合物中加入1000目的由干腊梅花花朵(采摘2月中旬的腊梅并干燥得到)粉碎而成的粉末8重量份,并同样于240℃下共混充分;
(2)将步骤(1)中最终所得的混合体系经造粒机造粒,得到功能性母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阳西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丹阳西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32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