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SVG的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群多目标在线调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12278.2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7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尹涛;闫少春;刘群;陆文文;王成进;刘育鑫;王文龙;刘成军;吴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南瑞继远电网技术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H02J3/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能质量治理 设备群 对设备 多目标 补偿策略 在线调控 智能分配 分频 负荷电流信号 计算系统参数 谐波畸变率 控制目标 母线电压 能量置换 实时采集 系统负载 协调控制 影响问题 优化配置 自动调控 设备间 测量 输出 分配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SVG的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群多目标在线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实时采集母线电压、电流、负荷电流信号,计算系统参数;对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群的容量进行分配,采用智能分配策略对设备进行控制;对系统负载谐波畸变率及其各次含量进行测量,采用分频补偿策略对设备进行控制。本发明根据不同控制目标,采用智能分配策略、能量置换策略、分频补偿策略对设备进行合理优化配置方案,协调控制设备群各输出比例,实现区域内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群多目标自动调控,解决多电能质量治理设备间的相互影响问题,提高整体电能质量治理能力与效率。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SVG的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群多目标在线调控方法。
背景技术
主动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非线性负荷、冲击性负荷、电力电子设备的接入,导致配电网对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电能质量治理设备不断增加,如静止无功发生器(SVG)、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有源滤波器(APF)、动态补偿装置(TSC)、固定滤波器(FC)等,这些设备在投入使用时,会造成各设备之间的互相扰动、耦合等影响。
目前成熟的电能质量产品有SVG设备、SVC设备、APF设备、TSC设备、FC设备,但是这些设备功能单一,仅以补偿无功功率为目标,或以抑制谐波为目标。SVG设备由于受器件的电压、电流和开关频率等的限制,难以实现大容量无功功率和谐波的同事治理;SVC设备技术成熟、容量大,但反应速度稍慢,而且TCR设备还是谐波源;APF设备采用三相共直流侧,需接变压器降压补偿,补偿速度慢;TSC设备采用晶闸管投切电容器,调节精度差、响应速度慢、易产生震荡过电压;FC设备为固定补偿,其补偿容量不能随负荷而变化,易出现过补或欠补,且只能滤除特征次谐波频率下的谐波电流。
为保证配电网供电可靠安全,提高设备利用率,必须对其进行优化协调控制。在配网系统中单目标电能质量治理设备品种繁多,当多类电能质量问题并存时,则需要多套不同目标治理装置的配合使用,其使用过程中存在设备利用率低、响应速度较慢,补偿效果差等问题,且不同类别电能质量设备之间相互干扰与影响。传统的静止无功发生器(SVG),只能通过主从方式协调同目标设备并列运行,无法协调多目标多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的运行,满足不了配电网多电能质量多目标控制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提供一种基于SVG的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群多目标在线调控方法,解决配电网区域内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群多目标自动调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基于SVG的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群多目标在线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实时采集母线电压、电流、负荷电流信号,计算系统参数;
对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群的容量进行分配,采用智能分配策略对设备进行控制;
对系统负载谐波畸变率及其各次含量进行测量,采用分频补偿策略对设备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实时采集母线电压、电流、负荷电流信号,计算系统参数;具体包括:通过SVG设备内置协调控制单元实时采集母线电压、电流、负荷电流信号,采用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无功和谐波检测原理,计算得到系统参数。
进一步的,所述对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群的容量进行分配,采用智能分配策略对设备进行控制;具体包括:SVG设备实时跟踪调节控制目标,当SVG设备可调容量充足时,调节SVG设备,并进入预设模式自动跟踪调节;当SVG设备可调容量不足时,采用能量转换策略对SVG设备进行控制,让与其并列母线下的其它多台设备无功功率为固定值,进入固定功率模式,剩余缺额由当前SVG设备补充,使其进入预设模式自动跟踪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南瑞继远电网技术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南瑞继远电网技术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22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气化铁路同相供变电系统
- 下一篇:随机脉冲负载的供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