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孔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12126.2 | 申请日: | 2018-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27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克坚;李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32 | 分类号: | B21D28/32;B23G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芦玲玲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仁***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法 | ||
1.一种开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定位步骤,在待开孔件上确定待开设的安装孔的位置;
放置步骤,在对应于所述开孔位置处,将设置有凹槽的第一模具放置于所述待开孔件的下方,所述凹槽与所述开孔位置相对应,并且,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安装孔的形状相匹配;
成形步骤,对所述待开孔件的所述开孔位置处施加液压力以使所述待开孔件向所述凹槽处凹陷,并对所述待开孔件的侧部施加外力以对所述待开孔件进行补料,直至所述待开孔件凹陷部位的形状与所述凹槽的形状相匹配,从而所述待开孔件的凹陷部位形成具有预设壁厚的凹槽孔;
攻丝步骤,在所述凹槽孔的内壁攻螺纹以形成所述安装孔;
所述放置步骤进一步包括:在对应于所述开孔位置处,将开设有通孔的第二模具放置于所述待开孔件的上方,所述通孔与所述开孔位置相对应;在所述第二模具与所述待开孔件之间放置压边圈,所述压边圈与所述通孔和所述开孔位置均对应;所述压边圈对所述待开孔件的塑性变形导致的壁厚变薄进行补料;
所述成形步骤进一步包括:
预成形子步骤,对所述待开孔件的所述开孔位置处施加第一预设液压力,以使所述待开孔件向所述凹槽处凹陷;
施压子步骤,在达到第一预设时间后,对所述待开孔件的凹陷部位施加第二预设液压力,并对所述待开孔件相对的两侧同时施加具有第一预设压力的外力,所述外力作用于所述待开孔件的径向,以使得所述待开孔件进行面向补料,进而使得所述待开孔件的凹陷部位具有所述预设壁厚;
成形子步骤,在达到第二预设时间后,停止对所述待开孔件相对的两侧施加所述外力,并对所述待开孔件的凹陷部位施加第三预设液压力,在达到第三预设时间后卸载所述第三预设液压力,所述待开孔件凹陷至所述凹槽内的部分形成所述凹槽孔;
所述预成形子步骤中,设定所述压边圈的压力,以使得所述待开孔件以第一预设速率进行面向补料;
所述施压子步骤中,所述第一预设压力应使得所述待开孔件以第二预设速率进行面向补料;
所述液压力通过所述第二模具的通孔作用于所述待开孔件的开孔位置,以在所述第二模具处形成稳定的膜层,并通过所述具有第一预设压力的外力对所述待开孔件的径向施力,进而对所述待开孔件进行面向补料;
所述第二预设液压力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液压力,所述第三预设液压力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液压力;在施加所述第一预设液压力,所述压边圈用于对所述待开孔件面向补料,以弥补所述待开孔件塑性变形导致的壁厚变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孔径与所述凹槽孔的孔径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步骤中,
所述第一预设液压力、所述第二预设液压力和所述第三预设液压力,以及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和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均是根据所述安装孔的孔径和孔高比来确定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步骤中,
通过液体介质对所述待开孔件的所述开孔位置处施压液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攻丝步骤进一步包括:
将钢丝螺套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且与所述安装孔内壁的螺纹相螺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212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冲孔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板类工件预冲孔模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