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急电源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12111.6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3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胡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春生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急 电源 电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急电源电路,由电池B1、升压控制IC(1)、高频变压器T1、MOS管Q1、光耦O1、按钮开关SW1和若干电阻、电容、二极管组成;平时电池不消耗电量,应急时可以手动操作按钮开关SW1,控制MOS管Q1导通;MOS管Q1导通可以连通电池B1经过升压控制IC(1)、高频变压器T1初级线圈放电的回路,电池B1电压经过升压控制IC(1)、高频变压器T1升压变换后输出高电压应急供电电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急电源电路,属于电力设备控制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出现的永磁式高低压断路器、接触器,是通过永磁开关的控制器驱动永磁机构中的动铁芯上、下运动,实现合闸及分闸基本操作功能;而永磁开关控制器需要外部单相交流220V电源或直流屏220V电源才能正常工作,在没有外部电源时,永磁开关控制器不能操作合闸和分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应急电源电路。采用可充电电池、升压控制IC、高频变压器,将电池电压升至250V左右的供电电源输出;使用MOS管控制电池经升压控制IC、高频变压器的放电回路,在MOS管导通时,接通电池放电回路,输出应急供电电源,在MOS管截止时,电池放电回路不导通,不消耗电池电量;外部电源可以对电池进行浮充,保持电池储能电量,外部控制信号或操作手动按钮可以控制MOS管应急导通,实现应急供电电源输出,提供永磁开关控制器工作电源和开关操作储能电源。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应急电源电路包括电池B1、高频变压器T1、升压控制IC(1)、MOS管Q1、光耦O1、按钮开关SW1、电阻R1~R6、电容C1、二极管D1D2D3;其中升压控制IC(1)的2、4脚连接电池B1的正极、按钮开关SW1、电阻R1、光耦O1输出的集电极和高频变压器T1初级线圈的一端,3、6脚连接高频变压器T1初级线圈的另一端,1脚连接MOS管Q1的漏极和电阻R3,5脚连接电阻R2R3;光耦O1输入端正极经过电阻R6连接输入控制信号CON,输入端负极接地,输出端发射极连接电阻R4、按钮开关SW1;电阻R4R5串联接地,电阻R4R5分压信号连接MOS管Q1的栅极,MOS管Q1的源极接地;12V电源经过二极管D1和电阻R1串联电路后连接电池B1的正极;高频变压器T1次级线圈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负极连接电容C1的正极、电阻R2和二极管D3的正极,通过二极管D3输出应急供电电源;高频变压器T1次级线圈另一端连接电容C1负极后接地。
其中,升压控制IC(1)选用XL6009,可以管理24W的稳压电源,高频变压器T1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安匝比在20倍到25倍之间;升压控制IC(1)的3脚输出高频开关信号驱动高频变压器T1初级线圈时,高频变压器T1次级线圈可以输出高电压脉冲电流信号,向电容C1充电;电容C1电压经电阻R2R3分压后输入升压控制IC(1)的5脚,可以控制升压控制IC(1)的3脚输出不同占空比的高频开关信号,使电容C1的电压保持稳定;调节电阻R2R3的分压比可以调整电容C1的电压稳定值。
电池B1正极连接升压控制IC(1)、高频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升压控制IC(1)的1脚和电阻R3连接MOS管Q1的漏极,MOS管Q1源极接地,组成电池B1的放电回路;当MOS管Q1导通时,接通电池B1的放电回路,升压控制IC(1)驱动高频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高频变压器T1次级线圈输出应急供电电源;当MOS管Q1截止时,切断电池B1的放电回路,升压控制IC(1)不能工作。
操作手动按钮SW1接通时,电池B1正极经过电阻R4驱动MOS管Q1导通;或者,控制信号CON高电平时,经过R6驱动光耦O1输出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将电池B1正极接通电阻R4驱动MOS管Q1导通;MOS管Q1导通使电池B1的放电回路接通,所述应急电源电路输出应急供电电源;否则,电池B1的放电回路不导通,不消耗电池B1电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电路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春生,未经胡春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21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容器封装结构及其电容器、以及高分子复合层
- 下一篇:一种新型储能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