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弯刀机弯折大角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11402.3 | 申请日: | 2018-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17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杨高瞻;钟海凤;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骏昊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00 | 分类号: | B21D5/00;B21D28/02;B21D35/00;B21C51/00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 44298 | 代理人: | 李龙飞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弯刀 机弯折大 角度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弯刀机弯折大角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预弯折,弯折装置将待弯折的刀料弯折至预设弯折点,以使得所述刀料弯折至预设角度;同步送料,弯折装置继续弯折,送料装置同步向前送料预设长度直至所述刀料完成弯折,上述方法首先通过预弯折,使得刀料弯折至预设弯折点,然后在后续继续弯折的过程中送料装置同步向前送料预设长度,进而平衡了后续弯折过程中的拉力,保证了弯折位置的准确度以及消除了弯折拉力的影响,进而带来了拉力平衡、精度高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刀带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弯刀机弯折大角度方法。
背景技术
弯刀机广泛应用于电子、光电等高精度刀模板制作。随着电子、印刷包装行业的飞速发展,电脑自动弯刀机作为刀模生产中两大核心设备之一,对刀模加工的效率和精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图1所示,自动弯刀机在加工刀模时需要经过送料、冲裁、磨切和弯折等步骤,刀料1'(也称刀片、刀模)经过冲裁得到一个刀片雏形,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在刀片两侧磨切不同的凹槽2'以便于后面的弯折。
自动弯刀机大部分使用丝杠夹持往返送刀、双丝杠切换连续送刀或送料锟连续送料的方式,采用大力刚性夹持机构将刀夹住并往前送刀,使得在折弯的过程中抗衡折弯的拉力以保证送料长度的精度。由于固定刀料1'的连续端通过折弯模具折弯刀料1'的开放端,在这个过程会对连续端会产生较大的拉力,而送料的刚性夹持机构如果不能将刀料1'夹住就会产生滑动位移偏差,这个偏差可能会由于夹持机构的夹持力度大小变化而不便测量,进而影响下一个工序的加工。
现行的解决办法把送料的刀料1'夹持机构做到更大的夹持力度以保证在折弯过程中能完全夹持住刀料1'并且不会被拉出,但是由于在送料和折弯机构的中间有排列冲桥和半冲断的工序,在大角度弯折的过程中,由于冲出有凹槽2'使得刀料1'上下部分拉力不平衡,进而使得刀料1'失去了完整平衡上下部分折弯拉力的能力,从而经过多次折弯后出现上下面不平衡的问题,影响了刀料1'加工的成品率。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自动弯刀机在弯折的过程中由于弯折拉力不平衡,导致刀底面不平衡的技术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弯刀机弯折大角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预弯折,弯折装置将待弯折的刀料弯折至预设弯折点,以使得刀料弯折至预设角度;同步送料,弯折装置继续弯折,送料装置同步向前送料预设长度直至刀料完成弯折。
进一步的,在预弯折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测量弯折过程中产生设置值拉力的弯折角度,确定所述预设弯折点。进而在弯折至预设弯折点之前,刀料的上下部分的拉力处于平衡状态,即刀料的上下刀面弯折平整。
进一步的,在同步送料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测量弯折过程中产生的大于设置值拉力的送料长度,确定所述预设长度。进而当后续同步送料时,只需同步向前送料至该预设长度即可为刀料的变形提供有效的缓冲长度,从而有效的减轻甚至是避免了刀料的变形。
进一步的,自动弯刀机还包括冲裁装置,冲裁装置设置在送料装置和弯折装置之间,弯折装置对冲裁后的刀料进行弯折。
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弯刀机弯折大角度方法,首先通过预弯折,使得刀料弯折至预设弯折点,然后在后续弯折的过程中送料装置同步向前送料预设长度,进而平衡了后续弯折过程中的拉力,保证了弯折位置的准确度以及消除了弯折拉力的影响,进而带来了拉力平衡、精度高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弯刀机刀料加工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自动弯刀机弯折大角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图2所示自动弯刀机弯折大角度方法中送料装置、弯折装置以及冲裁装置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骏昊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骏昊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14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