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户风险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110569.8 | 申请日: | 2018-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95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 发明(设计)人: | 郑燕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12/128 | 分类号: | H04W12/128;H04M3/22;H04M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 |
| 地址: | 10081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户 风险 识别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户风险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实时交易数据中的待识别用户及所述待识别用户的通讯记录数据;对所述通讯记录数据进行特征提取,获得通讯记录特征,所述通讯记录特征包括所述待识别用户与呼入用户、呼出用户的通话频率;根据所述通讯记录特征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的通讯关系网特征;利用所述通讯关系网特征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的风险识别结果。利用本说明书各个实施例,可以有效实现对交易中高风险用户的实时监控、识别及管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用户风险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等网络金融业务逐渐成为各家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渠道。与此同时,客户信息泄露、网络钓鱼、电信网络诈骗等安全问题也呈现出复杂多变、快速蔓延的态势,为银行发展网络金融业务带来了严峻挑战。
当前金融风险防控体系中高风险用户的识别和管控,一般是基于已发生的风险案件,从被诈骗者角度进行防范,以及对已发生的案件进行事后的管控等,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户风险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可以有效实现对交易中高风险用户的实时监控、识别及管控。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用户风险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是包括如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用户风险识别方法,包括:
获取实时交易数据中的待识别用户及所述待识别用户的通讯记录数据;
对所述通讯记录数据进行特征提取,获得通讯记录特征,所述通讯记录特征包括所述待识别用户与呼入用户、呼出用户的通话频率;
根据所述通讯记录特征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的通讯关系网特征;
利用所述通讯关系网特征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的风险识别结果。
本说明书提供的所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通讯记录特征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的通讯关系网特征,包括:
将所述通讯记录特征输入预先构建的用户风险识别模型中,获得所述待识别用户的通讯关系网特征;
相应的,所述利用所述通讯关系网特征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的风险识别结果,包括:根据所述用户风险识别模型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的风险识别结果,其中,所述用户风险识别模型包括:利用已打标用户的通讯记录特征进行训练确定的识别模型。
本说明书提供的所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讯记录特征还包括已打标用户的二度关系用户之间的通话频率。
本说明书提供的所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通讯记录特征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的通讯关系网特征,包括:
根据所述通讯记录特征利用无监督学习确定所述待识别用户的通讯关系网特征。
本说明书提供的所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用户的风险等级确定对实时交易中的用户的管控方式,所述风险等级根据相应用户的风险识别结果确定,所述管控方式包括提示、加强认证、拒绝交易、禁封账号。
本说明书提供的所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险等级根据相应用户的风险识别结果确定,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的历史风险识别结果,根据所述历史风险识别结果及所述风险识别结果确定所述用户的风险等级。
另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风险识别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实时交易数据中的待识别用户及所述待识别用户的通讯记录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05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摄像头切换方法、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通讯用电话线测试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