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合金化超淬透性车轴钢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110062.2 申请日: 2018-09-21
公开(公告)号: CN109023102B 公开(公告)日: 2020-09-15
发明(设计)人: 吕迺冰;马跃;孙齐松;王勇;佟倩;罗志俊;刘珂;周洁;杨接明;王翔;李伟林 申请(专利权)人: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22C38/02 分类号: C22C38/02;C22C38/04;C22C38/44;C22C38/46
代理公司: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代理人: 刘月娥
地址: 100041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合金 化超淬透性 车轴
【说明书】:

一种微合金化超淬透性车轴钢,属于车轴钢冶炼技术领域。首先控制低合金车轴钢中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数为:C:0.22‑0.29%,Si:0.15‑0.40%,Mn:0.50‑0.80%,Cr:0.90‑1.20%,Mo:0.15‑0.30%,其中[V]、[N]、[Ni]分别为V、N、Ni元素质量百分数,含量范围V:0.01‑0.15%,Ni:0.15‑1.5%,N:0.003‑0.012%,其余为Fe元素与其它杂质元素。其次,在浇注之前,控制钢水过热至150℃‑220℃,在此过热条件下,微搅拌钢水时间≥15min。优点在于,实现车轴钢的淬透性提高至原有钢的2倍以上。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车轴钢冶炼技术领域,特别是提供了一种超淬透性车轴钢。

背景技术

车轴作为高铁转向架的核心走行部件,将驱动力及制动力传递至车轮,同时在高速旋转过程中承受车体载荷,对高速铁路安全运行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对车轴材料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一方面,对冶金质量要求苛刻,高洁净度、高均匀性、高致密度等;另一方面,对材料成分、车轴热处理工艺及两者综合形成的力学性能,尤其是疲劳性能,要求极其严格。在钢水洁净度达标的前提下,车轴钢淬透性偏低,组织控制不合理,是车轴疲劳强度不达标的直接原因。

目前国际上大规模使用的车轴用钢为EA4T,普遍作为200km/h以上高速列车车轴使用。EA4T钢是一种低碳CrMo低合金钢,在调质态使用,兼具强度与韧性。该钢种必须对大截面条件下的热处理制度,进行精细化控制,以得到完全淬透的组织。

1942年Grossmann发表经典性的研究,认为钢的淬透性只由其化学成份和奥氏体晶粒度决定。随后几十年的研究,联系这两个因素建立了可以精确估算淬透性的许多公式。在正常熔炼条件下,计算与实际能颇好地吻合。后来在熔炼过程中,人们发现钢水过热与过量脱氧剂的加入相结合,可以使钢的淬透性强烈地增加,使一个低合金钢获得中合金水平的淬透性。这种现象称做超淬透性效应。

实验表明,超淬透性处理非常强烈地降低铁素体的成长速度,即铁素体-奥氏体界面的迁移被强烈抑制。铁素体成长速度的降低推迟了珠光体的成长。这是因为铁素体的成长由C向奥氏体的扩散控制,而珠光体层状成长的过程提供了界面扩散的机会,所以珠光体的成长由铁素体的成长控制而非C的扩散。此外,珠光体形核于铁素体-奥氏体界面,只有当铁素体形成,并成长进入奥氏体,珠光体才开始形核。在正常钢中,铁素体迅速的成长保证珠光体形核机会多,而在超淬透性钢中,铁素体成长受到抑制,限制了转变初期珠光体形核。这就是珠光体转变孕育期延长的原因。

高过热度可以破坏液态合金的短程有序,某些合金元素的微观偏析在极高温时消失,导致碳化物形成元素分布更均匀,这些元素和碳原子间的键合比Fe-C牢固,致使奥氏体中C的扩散要求更高能量。短程有序的破坏还允许合金元素偏析到奥氏体晶界上,稳定奥氏体的元素在晶界上浓度增高。此外,某些合金元素与钢水中的氧和氮相互作用,可以吸收氮和氧原子而防止它们向晶界上偏聚。这样将减慢铁素体成长速度。

然而,为提高车轴用钢的疲劳强度,获得EA4T成分体系车轴钢的超淬透性控制工艺,目前尚无报道。本发明中提供了获得EA4T超淬透性应当采用的关键合金元素控制范围、过热度的控制以及破坏钢水短程有序的动力学控制手段。最终实现了EA4T钢的淬透性显著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合金化超淬透性车轴钢,实现了EA4T钢的淬透性显著提高。

本发明的钢中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数为:C:0.22-0.29%,Si:0.15-0.40%,Mn:0.50-0.80%,Cr:0.90-1.20%,Mo:0.15-0.30%,其中[V]、[N]、[Ni]分别为V、N、Ni元素质量百分数,含量范围V:0.01-0.15%,Ni:0.15-1.5%,N:0.003-0.012%,其余为Fe元素与其它杂质元素。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首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00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