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铜纳米颗粒、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109989.4 | 申请日: | 2018-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58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 发明(设计)人: | 蒋兴宇;张江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B22F1/102;B22F1/05;G01N21/78;G01N21/3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英智伟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1 | 代理人: | 刘丹妮 |
| 地址: | 10019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纳米 颗粒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复合铜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铜纳米颗粒为纳米晶纤维素/巯基丁二酸修饰的铜纳米颗粒自组装产物,所述复合铜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00~400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铜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铜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00~2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铜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配制Cu2+溶液、巯基丁二酸溶液和纳米晶纤维素溶液,其中,所述Cu2+溶液的浓度为1~50mM;所述巯基丁二酸溶液的浓度为1~50mM;所述纳米晶纤维素溶液浓度为0.1~0.5wt%;
(2)将步骤(1)配置的Cu2+溶液、巯基丁二酸溶液和NCC溶液混匀,溶液稳定后获得制得所述复合铜纳米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Cu2+溶液和纳米晶纤维素溶液的溶剂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水或乙醇;
所述巯基丁二酸溶液的溶剂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水,乙醇,甲醇或二甲基亚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Cu2+溶液和纳米晶纤维素溶液的溶剂为水;
所述巯基丁二酸溶液的溶剂为乙醇。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
所述Cu2+溶液的浓度为1~20mM;
所述巯基丁二酸溶液的浓度为1~20mM;
所述纳米晶纤维素溶液浓度为0.1~0.3wt%。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
所述Cu2+溶液的浓度为10mM;
所述巯基丁二酸溶液的浓度为10mM;
所述纳米晶纤维素溶液浓度为0.2wt%。
8.一种金属离子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利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铜纳米颗粒对金属离子进行检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金属离子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离子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Hg2+、Pb2+、Ag+、Zr4+。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配制复合铜纳米颗粒溶液;
(b)将步骤(a)制备的复合铜纳米颗粒溶液用水稀释后与金属离子溶液混合,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之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c)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观察步骤(b)中混合溶液的光谱变化。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复合铜纳米颗粒溶液的稀释倍数为2~10。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复合铜纳米颗粒溶液的稀释倍数为2~5。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复合铜纳米颗粒溶液的稀释倍数为3。
15.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颗粒在制备用于检测金属离子的产品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未经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0998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