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芭蕉芋细菌性软腐病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09890.4 | 申请日: | 2018-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25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杨祁云;林壁润;沈会芳;孙大元;张景欣;蒲小明;蒋尚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9 | 分类号: | C12Q1/689;C12Q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刘瑜 |
地址: | 51064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芭蕉 细菌性 软腐 方法 | ||
1.一种防治芭蕉芋细菌性软腐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芭蕉芋抗病品种培育成种球;
(2)将步骤(1)中培育的种球浸泡到消毒药剂中进行消毒,然后自然晾干,得到消毒后的种球;
(3)对步骤(2)中得到的消毒后的种球进行细菌性软腐病菌检测,选择不带有细菌性软腐病病菌的种球进行种植;
步骤(3)中所述的检测通过如下方法实现:
(A)细菌基因组DNA提取:将消毒后的种球进行抽样,然后提取抽样后的种球中的细菌基因组DNA;
(B)PCR扩增:以提取的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并将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
(C)结果判断:根据电泳结果判断是否带有细菌性软腐病病菌,若出现扩增条带,则为带有细菌性软腐病病菌的种球,反之,若无扩增条带则为不带有细菌性软腐病病菌的种球;
步骤(B)中所述的PCR扩增的引物序列如下所示:
dnaXf: 5′-TATCAGGTYCTTGCCCGTAAGTGG-3′;
dnaXr :5′-TCGACATCCARCGCYTTGAGATG-3′;
recA f :5′-GGTAAAGGGTCTATCATGCG-3′;
recAr: 5′-CCTTCACCATACATAATTTGGA-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芭蕉芋细菌性软腐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所述的消毒药剂为4.5% w/w的复合亚氯酸钠500倍液,88%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300倍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芭蕉芋细菌性软腐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所述的芭蕉芋抗病品种为芭蕉芋抗病品种GD9338、YN898或GZH0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芭蕉芋细菌性软腐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所述的浸泡的时间为60~120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芭蕉芋细菌性软腐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A)中所述的抽样为按芭蕉芋总株数的2%进行抽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芭蕉芋细菌性软腐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栽培期,加强病情调查,发现有芭蕉芋细菌性软腐病的病株立即拔除,并用消毒药剂浇灌病株及其周围正常生长的芭蕉芋植株,防止病害蔓延;同时用消毒药剂喷施全部芭蕉芋植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治芭蕉芋细菌性软腐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消毒药剂为88%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300倍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0989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物联网的eSIM卡配置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重免疫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