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设备的自动开机电路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09372.2 | 申请日: | 2018-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13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李璞;张佳宁;张道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6 | 分类号: | G06F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陶丽;栗若木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海淀区永泰庄***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备 自动 开机 电路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设备的自动开机电路及设备,所述电路包括第一上电检测单元、第一控制单元和开机维持单元,第一上电检测单元与第一控制单元相连接,用于当设备的充电接口断开与外部的充电底座的连接时,输出第一延时信号至第一控制单元;第一控制单元一端连接设备的电源,另一端连接设备的MCU,控制端连接第一上电检测单元,用于接收到第一延时信号,导通设备的电源与MCU之间的通路;设备的MCU连接第一上电检测单元,用于在第一延时信号消失前启动开机维持单元,通过开机维持单元导通设备的电源与MCU之间的通路。本申请通过在充电接口断开与充电底座的连接时,输出第一延时信号触发开机,实现了设备断开与充电底座连接时自动开机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但不限于电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设备的自动开机电路及设备。
背景技术
定位追踪系统包括设置有激光发射器的基站和通过激光进行定位的手柄。现有的手柄在使用时需要按开机键开机,不使用时需要按关机键关机,操作繁琐,用户体验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的自动开机电路及设备,能够实现设备断开与充电底座的连接时自动开机。
为了达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的自动开机电路,包括第一上电检测单元、第一控制单元和开机维持单元,其中:
第一上电检测单元与第一控制单元相连接,用于当所述设备的充电接口断开与外部的充电底座的连接时,输出第一延时信号至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一延时信号经过第一延时间隔后消失;
第一控制单元一端连接所述设备的电源,另一端连接所述设备的MCU,控制端连接第一上电检测单元,用于当接收到第一延时信号时,导通所述设备的电源与所述设备的MCU之间的通路;
所述设备的MCU连接第一上电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延时信号消失前启动开机维持单元,通过开机维持单元导通所述设备的电源与所述设备的MCU之间的通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电检测单元包括上电检测端口、整流模块与第一延时模块,其中:
所述上电检测端口的一端连接所述设备的MCU的输入输出端口,另一端通过第一电阻与所述充电接口相连接;
所述整流模块连接在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第一延时模块之间,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输入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时模块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容,利用第二电阻的阻值和第一电容的容值控制所述第一延时模块的第一延时间隔的时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第三电阻,其中:
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上电检测单元的输出端,第一晶体管的漏极接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第二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设备的电源相连接,第二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设备的MCU相连接;
所述第三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晶体管为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管,所述第二晶体管为P型MOS管。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开机维持单元包括第一控制端口与第三晶体管,其中:
所述第一控制端口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漏极接地,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
当所述设备的充电接口断开与所述外部的充电底座的连接时,所述设备的MCU控制第一控制端口输出用于导通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控制信号;当所述设备的充电接口连接所述外部的充电底座时,所述设备的MCU控制第一控制端口输出用于关断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控制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凌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093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成灶
- 下一篇:一类万古霉素硫鎓衍生物、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