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联网的eSIM卡配置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09167.6 | 申请日: | 2018-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518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仇剑书;李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18 | 分类号: | H04W8/18;H04W8/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子青;刘芳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esim 配置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子用户身份识别eSIM卡配置方法及系统,用于物联网的用户配置接入物联网的终端,所述终端使用eSIM卡;其中系统包括:多个所述终端、业务订购平台、eSIM卡管理平台、物联网管理平台和客户业务平台。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电子用户身份识别eSIM卡配置方法及系统,结合物联网配置终端的eSIM卡的特点,提供一种可应用于物联网的eSIM卡配置方法及系统,能够同时对接入物联网的多个终端进行eSIM卡的配置,从而提高了配置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子用户身份识别(Embedded-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简称:eSIM)卡配置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SIM卡是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给用户的一种智能卡,用于终端接入移动网络时进行身份鉴权。传统的SIM卡是一张独立的物理卡片,用户将SIM卡插入移动终端的卡槽中,终端接入移动网络时,就可以使用SIM卡中的号码和密码完成认证鉴权。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终端上使用的嵌入式SIM卡需要在生产SIM卡的时候写入网络鉴权数据,这为终端生产和设备使用带来了不便,SIM卡中的网络鉴权数据(号码、密码等)需要在生产SIM卡的时候写入,一旦出厂就无法更改,并带来两个问题:1、终端设备生产不便。由于SIM卡是焊接在终端上的,因此终端不能随便生产,必须等最终用户与通信运营商达成协议、确定所使用的号码之后,才能向SIM卡制造商订购SIM卡,终端厂家才能生产终端,生产周期长,成本高。2、终端使用不便。如果终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想要更换运营商或者更换号码,无法实现。电子SIM卡(或称为eSIM)技术是对嵌入式SIM卡的优化,已在公众消费市场成功应用。其中,电子SIM卡不再是以卡片的形式插入终端的卡槽,而是以芯片形式存在,在终端生产时就焊接在终端的电路板上,从而避免插拔式SIM卡固有的容易损坏、需要人工操作等缺点。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虽然一些标准例如GSMA SGP.22标准定义了eSIM卡的基本框架为,客户向运营商提供终端的编号(eUICC ID,即EID),移动运营商为客户开通业务,为客户的每台终端制作一张eSIM卡(数据文件),电子卡保存在运营商后台数据库,并将电子卡与客户终端EID绑定。运营商将电子卡的下载信息生成激活码提供给客户,客户将激活码输入移动终端,触发移动终端下载电子卡,从而使终端可以接入移动网络获得服务。但是,当eSIM卡应用于行业物联网场景时,通常在行业物联网的应用中需要同时配置多个eSIM卡,而现有技术在eSIM卡应用于行业物联网时还是需要每次配置一个eSIM卡,造成了对于eSIM卡的配置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eSIM卡配置方法及系统,结合物联网配置终端的eSIM卡的特点,提供一种可应用于物联网的eSIM卡配置方法及系统,以提高对eSIM卡的配置效率。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子用户身份识别eSIM卡配置系统,所述系统用于物联网的用户配置接入物联网的终端,所述终端使用eSIM卡;所述系统包括:多个所述终端、业务订购平台、eSIM卡管理平台、物联网管理平台和客户业务平台;
所述业务订购平台用于接收用户发送的终端列表并将所述终端列表发送至所述eSIM卡管理平台,所述终端列表包括所述多个终端的标识信息;
所述eSIM卡管理平台为所述终端列表中的所述多个终端分别配置eSIM卡后,将所述多个终端的eSIM卡信息发送至业务订购平台;
所述业务订购平台将所述多个终端的eSIM卡信息发送至所述物联网管理平台,以使所述物联网管理平台根据所述eSIM卡信息对所述多个终端进行网络配置;
所述业务订购平台将所述多个终端的eSIM卡信息发送给用户,并由用户将所述多个终端的eSIM卡信息发送至客户业务平台,所述客户业务平台记录所述多个终端的eSIM卡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091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卓自动测试缺陷黑光灯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治芭蕉芋细菌性软腐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