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考虑接触变形的计算转子装配位姿的有限元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04622.3 | 申请日: | 2018-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88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马跃;高一超;孙伟;孙清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30/23;G06F111/04;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侯明远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考虑 接触 变形 计算 转子 装配 有限元分析 方法 | ||
1.一种考虑接触变形的计算转子装配位姿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A、对初始测量数据进行坐标形式转化:首先采用圆度仪对转子法兰结合面的端面跳动进行测量,测得某一级转子的一圈端面跳动数据后,由于实测数据为柱坐标的形式,即给出某一确定半径r下的角度坐标α和跳动值z,而逆向建模需要在直角坐标系下完成,且实测角度需转换为弧度制,即对于某一点S(r,α,z),将其坐标转换为S'(x,y,z')的形式;
坐标转换后得出三维形貌数据的点云矩阵Ak×3,其中k代表所测点的数量,第一列为x坐标值,第二列为y坐标值,第三列为z坐标值;
步骤B、对数据点进行逆向建模插值拟合:将步骤A获得的点云矩阵Ak×3采用三次样条插值进行拟合,形成3D拟合曲线,即将整个坐标区间划分为n份,在整个坐标区间上实系数代数多项式即三次样条函数S(x)满足两个条件:
(1)在每个划分区间上S(x)次数都不超过m次;
(2)在整个区间上具有直至m-1阶连续微商;
即找到Pm(x)∈Pm和n个实数c1,c2,…,cn,使得
其中,Pm为次数不超过m次的实系数多项式的全体集合,此处三次样条拟合则m=3;
步骤C、完成初始模型的构建:在步骤B得到的3D拟合曲线的基础上,建两个上下相配合的壳体零件模型,其初始接触为3D拟合曲线高点相切配合,以符合初始装配未变形之前的要求;
先拉伸一个圆面形成圆柱,使其圆面的直径与3D拟合曲线在平面上投影的直径相同;然后用3D拟合曲线来裁切圆面,形成曲面模型,使此曲面模型一端为标准圆曲线,另一端为3D拟合曲线;
用相同方法再建立另一个曲面模型;两曲面模型的3D拟合曲线端相对,上端为转子B,下端为转子A;于两曲面模型间建一个水平中间面,配合约束上、下两个3D拟合曲线分别与此中间面相切,即达到初始配合要求;取出中间面,即构成初始模型;
步骤D、对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对步骤C构建的初始模型进行有限元二次建模处理,根据需求,设定初始模型的厚度,形成满足刚度需求的模型;
先为模型设置材料属性来进行受力分析;在有限元分析中为了提高计算精度,采用六面体网格划分方法来划分网格,并添加映射网格划分使其成为有规则的有限元模型;
设置初始模型的两面之间为摩擦接触,按实际装配情况进行加载,设置下端转子A标准圆曲线端为固定端,对上端转子B进行线性均布力加载;
通过有限元远端位移控制将转子B上端面设为刚性,即不发生变形;另外,模型带有一定接触非线性,实际分析中通过控制非线性过程来求解问题;
步骤E、计算偏斜:分析完成后,得出变形云图;提取转子B上端面的Z向变形云图,根据此端面跳动方向的变形结果计算两堆叠模型的轴线偏斜量;
具体计算方法为:
提取转子B上端面最大Z向变形为Δmax,最小为Δmin,则上端面偏斜角为
偏斜相位:提取这两个结点位置的坐标,与步骤A处理得出的坐标点进行比对,得出偏斜位置,即偏斜发生的相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0462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