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拆卸的野外昆虫诱捕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04357.9 | 申请日: | 2018-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42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 发明(设计)人: | 刘煜;邓觅;涂文清;吴永明;杨春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科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11344 | 代理人: | 陈琳 |
| 地址: | 330096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底座 采集 蓄电池 可拆卸的 野外昆虫 诱捕装置 黑光灯 套环 外管 手提袋 太阳能板安装 蓄电池充电 便于携带 采集部件 单人操作 底座平台 蝴蝶螺栓 连续采集 螺栓固定 蓄电池盒 采集液 长螺杆 电连接 尼龙网 盆侧壁 手提盒 外管套 支撑管 支架脚 钉入 卡固 内管 拆开 组装 野外 铺设 携带 外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拆卸的野外昆虫诱捕装置,该装置具体包括支撑管、灯诱机构、底座平台和采集部件四个部件。在外出时,携带四个部件拆开放置于手提盒或手提袋中。使用时,将四个部件进行组装:具体的将支架脚钉入野外地中,再用长螺杆将内管与底座固定在野外地中,根据需要高度通过蝴蝶螺栓将外管套固在内管上,将套环固定在内管或外管上,采集盆放置采集液后放置在底座上,套环卡固采集盆侧壁,将尼龙网铺设在采集盆内;灯诱装置通过螺栓固定在外管顶部。蓄电池设置在蓄电池盒内,底部设置黑光灯底座,蓄电池与黑光灯底座电连接。当需要连续采集作业时,白天可将太阳能板安装灯诱装置上,为蓄电池充电,供夜间采集实用。本装置具有工作时间长、便于携带、适合单人操作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昆虫采集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对水生昆虫的可拆卸的野外昆虫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水生昆虫是昆虫种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也常用于受污染水体的水质监测。目前,对于水生昆虫的采集方法都较为传统,通常采用水网、抄网和拖网的方式捕获,所用材质主要为尼龙丝、亚麻布或棉纤维布。该方法在采集时水生昆虫容易顺水逃跑,而且网杆长度有限,覆盖控制面积较小。大部分水生昆虫生活在稻田或池塘里,需要根据水域深浅,面积的宽狭,水生植物的稀密程度,以及所采昆虫的种类来选择水网的类型和规格,导致这种采集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不仅针对一个种类的水生昆虫进行采集,而是针对多种类的水生昆虫进行样品采集并需要分类。通过诱捕采集的所有水生昆虫都集中在一起,可能导致他们互相捕食,从而造成样品不必要的损失。同样,所有水生昆虫混合一起,也需要花费长时间的分类工作才能收集起来,降低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不能高效捕捉多种水生昆虫和不能将水生昆虫进行分类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拆装携带方便的水生昆虫诱捕装置,能够对不同类型的水生昆虫进行分类捕捉,提高了诱捕工作效率。
该装置具体包括支撑管、灯诱机构、底座平台和采集部件四个部件。
支撑管包括相互套接的外管和内管,外管和内管依次对应设置多组安装孔,通过蝴蝶螺栓紧固连接,内管底部设置垫盘。
灯诱机构包括蓄电池盒和挡罩,蓄电池盒上设置有立柱,挡罩通过立柱活动连接在蓄电池盒的正上方;蓄电池盒上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通过蝴蝶螺栓固定在外管顶部;蓄电池盒下方安装黑光灯,蓄电池盒内放置蓄电池,为黑光灯提供电源。
底座平台包括底座,底座的一侧设置有支架脚,另一侧设置有两个长螺杆安装孔,长螺杆将垫盘与底座固定连接。
采集部件包括套环,套环通过蝴蝶螺栓固定在支撑管上,套环上卡放采集盆,采集盆用于放置采集液,采集盆内放置尼龙网,采集盆下部侧壁设置排水口,设置旋钮开关。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太阳能板,可拆卸的连接蓄电池,为蓄电池充电。
进一步的,采集液为水溶液或酒精水溶液。
进一步的,底座材质为具有镂空网格的金属材质。
进一步的,套环为带有安装把弧形环,安装把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管上。
进一步的,外管和内管上的安装孔在管侧壁上对应设置多组,实现高度调整、灯诱机构和采集部件的安装固定。
进一步的,尼龙网包括15mm孔径和8mm孔径,8mm孔径尼龙网置于中层,15mm孔径尼龙网置于顶层。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反光部件,反光部件包括有连杆、反光板和气味引诱剂盒。
进一步的,反光板设置为三块,均匀的插设于气味引诱剂盒周边;反光部件的连杆通过蝴蝶螺栓固定在支撑杆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科学院,未经江西省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043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园林诱虫装置
- 下一篇:一种蟑螂诱杀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