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纤维金属层板曲面件的固化/成形/热处理一体化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01687.2 | 申请日: | 2018-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41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陈一哲;刘志文;王辉;胡志力;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15/08 | 分类号: | B32B15/08;B32B15/20;B32B27/04;B32B27/06;B32B27/38;B32B37/06;B32B37/10 |
代理公司: | 11569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奇<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430000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化 成形 金属层板 纤维金属 一体化制备 热处理 铝合金板 种碳纤维 碳纤维 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 成形技术领域 热处理过程 刚性接触 构件表面 加工效率 交替层叠 铝合金层 气体压力 时效处理 双面加压 应力作用 多层板 固溶态 纤维层 法向 制备 保温 加热 模具 一体化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纤维金属层板曲面件的固化/成形/热处理一体化制备方法,属于多层板制备成形技术领域。本发明将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和固溶态铝合金板交替层叠设置,得到非固化纤维金属层板;通过对非固化纤维金属层板进行加热、双面加压并保温,同时实现碳纤维金属层板的固化、成形与时效处理,得到碳纤维金属层板曲面件。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工艺,可以将纤维金属层板的固化/成形/热处理过程一体化,显著提高加工效率;法向应力作用下,纤维层和铝合金层之间的剪切强度更高、铝合金板的塑性更好;采用双面气体压力成形,避免模具刚性接触,构件表面质量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层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金属层板曲面件的固化/成形/热处理一体化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铝合金材料具有密度低、强度高、抗冲击性能好、可加工性好和成本低等优点,使其能够广泛应用在汽车、建筑、航空航天等行业中。然而铝合金疲劳寿命低且抗腐蚀性能差,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碳纤维虽然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低密度、良好的耐疲劳性能和耐腐蚀性,但是碳纤维面外横向强度和抗冲击性能较差,并且层间容易产生剥离。为了结合铝合金材料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优点,同时克服各自缺点,人们研制出了金属材料与碳纤维复合的碳纤维金属层板材料,即碳纤维金属层板。
现有技术中制备碳纤维金属层板的方法包括热压罐法和模压法,由热压罐加工的构件力学性能稳定、压制均匀、表面光洁度好,但铝合金板先成形时由于厚径比较小,极易产生失稳起皱和破裂,同时热压罐法制作周期较长。模压成形工艺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制作周期,但由于在压制过程中纤维金属层板受力不均匀,纤维金属层板内树脂材料流动紊乱,纤维层与铝合金层之间的剪切强度较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构件容易失效;模压过程中,纤维金属层板上下两侧均接触刚性模具,构件表面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纤维金属层板曲面件的固化/成形/热处理一体化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和铝合金板交替层叠设置,得到层叠纤维金属层板;所述层叠纤维金属层板的底层和顶层均为铝合金板;
(2)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层叠纤维金属层板升温至80~100℃,同时对层叠纤维金属层板进行一级双面加压;所述双面加压的方向为层叠纤维金属层板上、下表面的法线方向;施加于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压力相等,为15~20MPa,得到软化纤维金属层板;
(3)在15~20MPa压力下,将所述步骤(2)得到的软化纤维金属层板升温至120~140℃,得到非固化纤维金属层板;
(4)在120~140℃下,先对所述步骤(3)得到的非固化纤维金属层板的上、下表面进行二级双面加压,施加于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压力不相等,非固化纤维金属层板开始变形并逐渐贴模;所述二级双面加压的施压方向为非固化纤维金属层板上、下表面的法线方向;然后在120~140℃条件下降压至0MPa后,继续进行保温处理,得到碳纤维金属层板曲面件。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由碳纤维在树脂中浸渍后干燥得到;所述树脂包括双酚A型环氧树脂或氨基环氧树脂;所述铝合金板为固溶态铝合金板。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铝合金板的层数为2~5。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施加于下表面的压力高于施加于上表面的压力,压力差为(0,15MPa]。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施加于上表面的压力为15~20MPa。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施加于下表面的压力为(20,25MPa]。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保温处理的温度为120~170℃,保温处理的时间为6~18h。
优选的,所述步骤(2)~(4)在成形模具内进行,通过向成形模具上下表面的通气孔通入气体来控制压力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016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用的防火板材
- 下一篇:一种轻质多功能面内内凹超结构夹芯复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