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制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97283.0 | 申请日: | 2018-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45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艳;李彬;范义红;赵银森;胡海江;胡本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3/68 | 分类号: | B60T13/68;B60T7/06;B60T17/06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制动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汽车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动主缸(10),所述制动主缸(10)内设置的隔板(13)将制动主缸(10)分隔成第一、二腔室(11、12),第一、二腔室(11、12)内分别布置有第一、二活塞(14、15),第一活塞(14)一端与隔板(13)之间形成腔室A、另一端与制动主缸(10)缸体形成工作腔,腔室A通过第一管路(21)与储液罐(60)相连且第一管路(21)上设有加压泵(40),工作腔与制动管路相连;
第二活塞(15)的活塞杆(151)与踏板(1)相连,踏板传感器(30)采集踏板(1)的移动数据并发送至制动控制单元,制动控制单元发出信号至电机,电机驱使加压泵(40)将储液罐(60)内的制动液泵送至腔室A内;
第一腔室(11)内的第一活塞(14)的活塞杆(141)穿过隔板(13)伸延至第二腔室(12)内,活塞杆(141)与隔板(13)密封配合,活塞杆(141)杆端与第二活塞(15)间隔布置;
当第一、三管路(21、23)上的部件失效时或者管路本身泄露时,踩踏踏板(1)过程中,第二活塞(15)直接顶推第一活塞(14)的活塞杆(141),推动第一活塞(14)前移;
第二活塞(15)与隔板(13)之间形成腔室B,腔室B通过第二管路(22)与踏板力模拟器(50)相连,第二管路(22)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92);
腔室A与腔室B通过第三管路(23)连通,第三管路(23)上连有第三电磁阀(93),ESC控制器模块通过CAN通讯获得加压泵(40)失效时,第三电磁阀(93)打开,第一、二、四电磁阀(91、92、94)关闭,踩下制动踏板时,腔室B的制动液直接通过第三管路(23)输送至腔室A,腔室A建立油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11)内还设置有第三活塞(16),第三活塞(16)将第一腔室(11)分隔成前、后工作腔(111、112),第三活塞(16)与第一活塞(14)之间以及第三活塞(16)与制动主缸(10)一端均连有复位弹簧,前、后工作腔(111、112)分别与前轮、后轮制动管路(71、72)连通,储液罐(60)与前、后工作腔(111、112)上的补偿孔(17)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管路(21)上连有第一电磁阀(91),第一电磁阀(91)与加压泵(40)之间的管路上连有蓄能器(8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四管路(24)上布置有第四电磁阀(94),第四电磁阀(94)与串联的第二电磁阀(92)、加压泵(40)并联布置。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汽车制动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未踩踏制动踏板时,第一、二、四电磁阀(91、92、94 )关闭,第三电磁阀(93 )打开,前、后工作腔(111、112)无制动液压;
踩下制动踏板时,第一、二电磁阀(91、92)打开,第三、四电磁阀(93、94)关闭,踏板力模拟器(50)通过调节腔室B内的液压以模拟踩踏踏板(1)时的阻力,踏板传感器(30)采集踏板(1)移动距离及踏板的移动速度数据,制动控制单元根据踏板传感器(30)采集踏板(1)移动距离及踏板的移动速度数据计算出整车需要的制动力,制动控制单元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控制电机,控制电机驱使加压泵(40)工作并将高压制动液输送至腔室A内;或蓄能器(80)来供给高压制动液至腔室A内;或加压泵(40)与蓄能器(80)协同工作来供给高压制动液至腔室A内;第一活塞(14)向前移动使后工作腔(112)内的制动液建立压力,后工作腔(112)的油压推动第三活塞(16)向前移动,前工作腔(111)内的制动液建立压力,制动液通过出油口进入前轮、后轮制动管路(71、72),对汽车施行制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9728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制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城铁车辆制动力分配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