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线性磁机耦合的复合式俘能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96547.0 | 申请日: | 201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940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高仁璟;彭雅慧;赵剑;刘书田;王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35/02 | 分类号: | H02K35/02;H02N2/18 |
代理公司: | 21212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唐楠;李洪福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平行悬臂梁 水平梁 质量块 圆柱磁体 动磁块 俘能器 复合式 静磁块 耦合的 磁机 框架长度方向 双稳态特性 框架侧壁 上下两端 竖直设置 双平行梁 水平设置 水平相对 运动过程 振动过程 振动结构 上表面 下表面 压电片 自由端 嵌有 竖直 压电 延伸 自由 | ||
1.一种非线性磁机耦合的复合式俘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设置的框架(12);
所述框架(12)内设有水平设置的双平行悬臂梁;
所述双平行悬臂梁包括两个水平梁(1),两个所述水平梁(1)的固定端分别与所述框架(12)侧壁中部上下两侧连接,两个所述水平梁(1)的自由端沿所述框架(12)长度方向延伸且分别与一质量块(3)的上下两端连接,两个所述水平梁(1)的自由端远离所述质量块(3)的一侧分别设有上动圆柱磁体(10)和下动圆柱磁体(11);
所述框架(12)上端内表面设有与所述上动圆柱磁体(10)同轴的上静圆柱磁体(8),所述上静圆柱磁体(8)外设有与所述框架(12)上端内表面连接的上感应线圈(6);
所述框架(12)下端内表面设有与所述下动圆柱磁体(11)同轴的下静圆柱磁体(9),所述下静圆柱磁体(9)外设有与所述框架(12)下端内表面连接的下感应线圈(7);
与所述质量块(3)相对的所述框架(12)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沿竖直方向均匀分布的静磁块安装槽,所述静磁块安装槽内设有静磁块(5),相邻两个所述静磁块(5)的水平对称面上设有一个动磁块(4),所述动磁块(4)位于所述质量块(3)的远离所述水平梁的固定端一侧的动磁块安装槽内;
靠近所述水平梁(1)的固定端的所述水平梁(1)上表面设有压电片(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线性磁机耦合的复合式俘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磁块(5)与所述动磁块(4)的磁化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线性磁机耦合的复合式俘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梁(1)为弹性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线性磁机耦合的复合式俘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磁块(4)和所述静磁块(5)为永磁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线性磁机耦合的复合式俘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感应线圈(6)与所述上静圆柱磁体(8)同轴,所述上感应线圈(6)的半径分别大于所述上静圆柱磁体(8)和所述上动圆柱磁体(10)的半径;
所述下感应线圈(7)与所述下静圆柱磁体(9)同轴,所述下感应线圈(7)的半径分别大于所述下静圆柱磁体(9)和所述下动圆柱磁体(11)的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线性磁机耦合的复合式俘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片(2)和所述水平梁(1)的截面均为矩形且宽度相等;
所述压电片(2)长度小于所述水平梁(1)的长度;
所述压电片(2)为压电陶瓷、压电纤维复合材料或压电薄膜;
所述压电片(2)与所述水平梁(1)粘结;
两个所述压电片(2)并联或串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线性磁机耦合的复合式俘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平行悬臂梁的上止点低于所述上感应线圈(6),所述双平行悬臂梁的下止点高于所述下感应线圈(7),以避免所述双平行悬臂梁在大的位移振动时与所述上感应线圈(6)和所述下感应线圈(7)产生接触碰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线性磁机耦合的复合式俘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磁块安装槽位于所述框架(12)侧壁内凸起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线性磁机耦合的复合式俘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磁块(5)与所述动磁块(4)的中心水平距离为8-11mm;
相邻两个所述静磁块(5)的中心竖直距离为5-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9654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行程永磁力矩器
- 下一篇:一种发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