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相平衡调节装置、系统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095968.1 | 申请日: | 2018-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73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 发明(设计)人: | 陈刚;董银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友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26 | 分类号: | H02J3/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邓超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三相 平衡 调节 装置 系统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一种三相平衡调节装置、系统及方法。所述装置中的动触片安装有两个动触点,各自外接一条相线的三组端子组件中的每组端子组件包括两个安装有静触点的接线端子;转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承载盘上,六个接线端子环绕转动电机的旋转轴呈圆周分布地固定安装在承载盘上,其中归属于同一组端子组件的两个接线端子处于同一直线上;转动电机与动触片连接,用于带动动触片转动,使两个动触点分别对准对应端子组件的两个静触点;弹性件设置在动触片上,电磁铁与动触片电磁连接,用于对动触片进行吸附或释放,以配合弹性件使两个动触点与对准的两个静触点相互分离或接触。所述装置通过电机旋转换相方式切换当前用电相线,避免出现相间短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配电系统调节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三相平衡调节装置、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低压电力线配电网络系统长期以来都存在三相用电不平衡现象,当这种三相用电不平衡现象严重时通常会造成配电网络无法正常运行,降低用电设备可靠性及工作寿命,同时也会给配电网络带来安全隐患。因此,目前的配电网络通常采用由三组电磁类继电器组成的三相平衡调节装置,来对A相线、B相线及C相线进行相线切换控制,以实现三相用电平衡。但这种基于电磁类继电器得到的三相平衡调节装置存在相间短路的风险,一旦这种三相平衡调节装置的任意两组继电器或三组继电器误操作时,就会造成配电网络出现线路短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相平衡调节装置、系统及方法,所述三相平衡调节装置通过对三条相线进行电机旋转换相的方式实现对当前用电相线的切换,避免出现相间短路的现象。
就装置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相平衡调节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承载盘、电磁铁、弹性件、转动电机、动触片及三组端子组件,其中所述动触片上安装有两个动触点,每组所述端子组件包括两个安装有静触点的接线端子;
所述转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承载盘上,六个所述接线端子环绕所述转动电机的电机转子所对应的旋转轴呈圆周分布地固定安装在所述承载盘上,其中归属于同一组端子组件的两个所述接线端子处于同一直线上,六个所述接线端子中相邻的三个所述接线端子相互连接并外接零线,另外三个所述接线端子分别外接A相线、B相线及C相线中的一条相线;
所述转动电机的电机转子与所述动触片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动触片转至各端子组件对应的位置处,使所述动触片上的两个动触点分别对准对应端子组件中的两个所述接线端子上的静触点;
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动触片上,所述电磁铁固定安装在所述承载盘上并与所述动触片电磁连接,用于对所述动触片进行吸附或释放,以配合所述弹性件使所述动触片上的两个动触点与对应端子组件中的两个静触点相互分离或接触。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六个上述接线端子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接线端子之间的圆心角度数为60°。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上述接线端子上的静触点安装在该接线端子不接触所述承载盘的侧面上,所述动触片上的两个动触点安装在该动触片朝向所述承载盘的侧面上。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动触片以所述电机转子所对应的旋转轴为中心轴,并套接在所述电机转子上,两个所述动触点关于所述电机转子的旋转轴呈中心对称地分布在所述动触片上。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电磁铁与所述动触片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动触片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电磁铁固定连接。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动触片与所述承载盘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动触片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承载盘固定连接。
就系统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相平衡调节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控制装置、采集装置、通信装置及任意一种上述的三相平衡调节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友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友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959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