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式沉积物或泥土中多粒径微塑料同步分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94244.5 | 申请日: | 201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88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刘瑞志;孟庆佳;李子成;韩雪娇;张春晖;王丽平;路景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34 | 分类号: | G01N1/34;B01D29/01;B01D29/56;B01D29/68;B01D29/8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田明;任晓航 |
地址: | 10001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过滤箱 沉积物 粒径 废液收集箱 分离收集 同步分离装置 塑料过滤网 塑料收集箱 泥沙分离 塑料颗粒 分离腔 收集管 连通 泥土 端口连通 塑料过滤 同步采集 网孔孔径 逐渐减小 冲刷 过滤 截留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式沉积物或泥土中多粒径微塑料同步分离装置,包括搅拌过滤箱,搅拌过滤箱的底部设有废液收集箱,搅拌过滤箱与废液收集箱之间连接泥沙分离机构和微塑料分离收集机构,搅拌过滤箱内设有上下冲刷机构,泥沙分离机构和微塑料分离收集机构的端口连通沉积物分离腔,微塑料分离收集机构包括与沉积物分离腔连通的微塑料收集管,微塑料收集管连接微塑料收集箱,微塑料收集箱的底部与废液收集箱连通,微塑料收集箱内设有多个相互间隔的微塑料过滤网,多个微塑料过滤网的网孔孔径从靠近搅拌过滤箱到远离搅拌过滤箱逐渐减小,将不同粒径的微塑料颗粒截留在相应的微塑料过滤网上,达到了多粒径微塑料颗粒同步采集分离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污染监测分离设备,尤其是一种混合式沉积物或泥土中多粒径微塑料同步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微塑料(Microplastics)是指直径不大于5mm的塑料微粒,已成为国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2014年,首届联合国环境大会(UNEP1)首次将微塑料污染列入全球亟待解决的十大环境问题之一。2015年,UNEP2将海洋微塑料列入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领域第二大科学问题,并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并列成为全球科学家共同关注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
在一些个人洗漱品如沐浴乳、洗面奶、牙膏以及一些化妆品如眼影、睫毛膏、保湿霜等个人护理品中,生产过程中人为添加以聚乙烯和聚丙烯材质为主的塑料微珠,进而通过食物链对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甚至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大块塑料垃圾在降解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塑料微粒,这些塑料微粒通过垃圾、土壤及地表水循环途径进入江河湖海水域中,造成微塑料污染。由于上述情形,需要对土壤中的微塑料形态、浓度等进行研究,就需要我们根据需要,采集土壤中的微塑料样品,并检测微塑料的含量,为土壤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微塑料污染治理提供检测数据。由于微塑料颗粒污染的检测起步较晚,采集设备和采集方法上还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采集设备也是比较原始和落后,比如土壤中的微塑料颗粒采集便是一个值得改进的问题,现在土壤中微塑料分离时一般在单级滤网上进行,不同粒径的微塑料颗粒分离时并没有适合的装置进行同步分离,造成分离效率低下,而且还存在泥沙与微塑料颗粒分离不彻底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混合式沉积物或泥土中多粒径微塑料同步分离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混合式沉积物或泥土中多粒径微塑料同步分离装置,包括搅拌过滤箱,搅拌过滤箱的底部设有废液收集箱,搅拌过滤箱与废液收集箱之间连接泥沙分离机构和微塑料分离收集机构,搅拌过滤箱的中部设有初级过滤网,搅拌过滤箱内设有上下冲刷机构,初级过滤网将搅拌过滤箱的内腔分隔为沉积物导入腔和沉积物分离腔,所述泥沙分离机构和微塑料分离收集机构的端口连通沉积物分离腔;
所述废液收集箱上连接真空管,真空管的端部连接真空泵;
所述搅拌过滤箱的顶部连接进水管,上下冲刷机构包括设置在进水管上的转动套,转动套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转动轴承,转动轴承的内圈套设在进水管的周面上,转动套与转动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转动套的周面上设有多个冲刷水管,冲刷水管的内部中空且一端密封,进水管的周面上设有进水口,转动套的内壁与进水管的周面围成进水腔,冲刷水管的端口与进水腔连通,冲刷水管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设有多个出水孔,冲刷水管的左侧面或右侧面设有出水孔。
进一步,所述微塑料分离收集机构包括与沉积物分离腔连通的微塑料收集管,微塑料收集管连接微塑料收集箱,微塑料收集箱的底部与废液收集箱连通,微塑料收集箱内设有多个相互间隔的微塑料过滤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942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