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海洋生物软组织中微塑料密度分布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93623.2 | 申请日: | 201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89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章春芳;崔耀宗;张冬冬;周航海;李艳红;张立浩;朱义年;解庆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10 | 分类号: | G01N15/10;G01N1/28;G01N1/34 |
代理公司: | 11569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奇 |
地址: | 310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软组织 密度分布 海洋生物 种检测 混合液 消化道 浮选 鱼类 傅里叶光谱仪 软组织样品 纯水洗涤 基础数据 生物样品 污染状况 样品消解 准确定量 消解液 镜检 显微 制备 消解 记录 分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海洋生物软组织中微塑料密度分布的方法,属于微塑料在鱼类或双壳类生物样品领域。一种检测海洋生物软组织中微塑料密度分布的方法,步骤包括:选择个体接近的鱼类或双壳类生物,用纯水洗涤后制成消化道或软组织样品,并记录重量;制备消解液对制成的样品消解,并得到消解混合液;向混合液中加入NaCl进行密度浮选;对浮选的颗粒镜检,挑选疑似的颗粒做显微‑傅里叶光谱仪等分析,鉴定是微塑料后并计数,计算得出微塑料的密度分布。本发明能对海洋生物消化道或软组织中微塑料进行准确定量,为该区域微塑料的污染状况提供基础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塑料在鱼类或双壳类生物样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海洋生物软组织中微塑料密度分布的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方式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塑料的产量也逐年增多。目前,估计全球市场有25亿吨塑料正在使用;与此同时,从1950~2015年,生产的初级塑料及其产生的塑料废物达63亿吨。塑料垃圾在环境中难以自然降解,经过物理、化学及生物的作用会逐步分解为粒径小于5mm的颗粒。通常,粒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被定义为微塑料(Microplastics)。微塑料具有颗粒尺寸较小、疏水能力强及比表面积较大等特征,是许多重金属和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良好载体,易被生物体摄食,因此对海洋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
目前,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密切关注。现有通常碱性消解、酸性消解和酶消解等对生物样品消化道或软组织做预处理。酸碱性消解法一般使用浓酸或浓碱有较高的危险性,且对微塑料的性质造成不同影响;有的酶消解价格较高,不适合大样本的调查研究。同时利用单一的体式显微镜或荧光显微镜对微塑料的成分鉴定,通常会造成误判;热裂解-气相-质谱会对高聚物的结构造成破坏且实验条件要求较高。虽然显微-傅里叶光谱仪、显微-拉曼光谱、扫描电镜-能量色散X射线联用技术等非破坏技术也应用到微塑料的鉴别中,但是由于样品的预处理和消解率低的影响,造成检测准确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海洋生物软组织中微塑料密度分布的方法,消解完全,在过滤过程中不易出现堵住滤膜的现象,鉴定结果准确。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海洋生物中微塑料密度分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个体大小相近海洋生物的软组织或消化道依次清洗,沥干和称重,得到消化道或软组织的鲜重;
2)将沥干的消化道或软组织依次与Fe2+溶液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在50~65℃,转速100~150r/min的条件下消解25~35min,得到消解混合液;
3)向所述消解混合液中加入氯化钠直至饱和,静置进行密度悬浮,得到浮选液;
4)将所述浮选液依次抽滤和滤膜过滤,将所述滤膜上的截留物进行干燥和镜检,挑选微塑料疑似颗粒做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系统分析,得到检测图谱,按照鉴定标准确认为微塑料的颗粒进行计数,得到微塑料的数量;所述鉴定标准为将所述检测图谱与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系统中所带谱库的标准物质比较,匹配率大于70%判定为微塑料;
5)将所述微塑料的数量代入式(a)中计算得到海洋生物中微塑料密度;
生物体内微塑料的密度分布=n/m式(a)
n:傅里叶红外光谱仪鉴定后微塑料的数量,单位为个;
m:消解时消化道或软组织的鲜重,单位为g。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消化道或软组织的质量和Fe2+溶液的体积比为1g:25~35ml;所述Fe2+溶液的浓度为0.05~0.1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浙江大学;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936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