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93512.1 | 申请日: | 2014-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66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纮介;榎村惠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L33/06 | 分类号: | H01L33/06;H01L3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谢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元件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电流密度分布的偏差的发光元件。本发明的发光元件在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及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上分别具有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配置于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及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的同一面侧,其中,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分别具有作为导线接合区域的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第一电极具有从第一连接部向第二连接部直线状地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和夹着第一延伸部且相对于第一延伸部平行地延伸的两个第二延伸部,第二电极具有两个第三延伸部,其分别位于第一延伸部与两个第二延伸部之间分别,并相对于第一延伸部平行地延伸,第二延伸部在远离第一连接部的方向上且延伸至比第二连接部更远的位置。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4年12月08日,申请号为201410743728.3,发明名称为“发光元件”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元件,特别是涉及发光元件的电极配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可进行均一的发光而对发光元件进行了各种开发。例如,作为具有四边形外形的发光元件的电极构造,提案有将第二电极及第一电极的一方配置于发光元件上面的中心,且以将一电极的周围包围的方式配置有另一电极的发光元件(专利文献1~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6107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8969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139037号公报
这些各种电极构造分别是为了以遍及发光元件的整个面而射出均一的光的方式实现电流密度的均一分布而提案的构造。但是,即使实际采用这些电极构造,也依然在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之间在电流密度的分布上产生偏差,要得到均一的发光尚不充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设立的,其目的在于降低电极间的电流密度分布的偏差。
本发明的发光元件在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及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上分别具有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配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及所述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的同一面侧,其中,
俯视观察下,
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分别具有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
(1)所述第一电极具有从所述第一连接部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直线状地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和夹着所述第一延伸部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平行地延伸的两个第二延伸部,
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两个第二延伸部各自之间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平行地延伸的两个第三延伸部,
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垂直的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三延伸部各自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两个第三延伸部之间的距离短,或者
(2)所述第一电极具有从所述第一连接部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直线状地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和夹着所述第一延伸部而延伸的两个第二延伸部,
所述第二电极具有两个第三延伸部、和向该两个第三延伸部各自的外侧延伸的两个第四延伸部,
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及所述第四延伸部具有相互平行的部位,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正交的方向上交替地配置,
所述第四延伸部的前端部向接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方向弯曲。
根据本发明的发光元件,能够降低电流密度分布的偏差。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发光元件的俯视图;
图1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发光元件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935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