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附着力好、无色精迁移的汽车原厂漆用丙烯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92322.8 | 申请日: | 201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0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吴挡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三木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三木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12/08 | 分类号: | C08F212/08;C08F220/06;C08F220/14;C08F220/18;C08F220/20;C09D125/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杨海军 |
地址: | 21425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附着力 丙烯酸树脂 无色 原厂 迁移 甲基丙烯酸甲酯 羟基丙烯酸单体 丙烯酸 汽车 丙烯酸丁酯 二甲苯溶剂 技术效果 实验筛选 原料组成 组份配比 黏度 排放 苯乙烯 环保性 引发剂 树脂 溶剂 配比 漆膜 渗色 优选 制备 废弃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附着力好、无色精迁移的汽车原厂漆用丙烯酸树脂,它由丙烯酸、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和羟基丙烯酸单体在二甲苯溶剂下和引发剂作用下反应得到。本发明通过大量实验筛选得到最佳的原料组成和配比,优选得到一个组份配比科学合理,附着力好、硬度好、无色精迁移、黏度适中和具有固体分含量的汽车原厂漆用丙烯酸树脂。本发明可降低VOC排放,提高附着力同时可解决漆膜渗色问题,高固含树脂可降低溶剂的含量,减少废弃物的排放,环保性好,取得了非常好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具体涉及一种附着力好、无色精迁移的汽车原厂漆用丙烯酸树脂,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许多国家颁发了控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环保法规,研究和开发环境友好涂料及涂装技术、降低涂料生产及施工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已成为国内外大多数涂料和树脂设计工作的中心,因此高固体分涂料、水性涂料、粉末涂料、辐射固化涂料越来越得到广泛的重视。
汽车工业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汽车原厂漆也从最初的天然树脂光油、醇酸、硝基等技术发展到现在热固型丙烯酸、环氧酸及聚红配等技术。随着全球降低VOC含量的环境法规出台,汽车原厂漆正由传统溶剂型涂料向高固体分、水性化方向发展。
本发明通过大量实验筛选,通过丙烯酸单体、引发剂、链转移剂和合成条件的选择,开发出一种附着力好、无色精迁移、黏度适中的固体分达70%以上的丙烯酸树脂。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大量实验筛选组份,优选得到一个组份配比科学合理,附着力好、无色精迁移、黏度适中和具有固体分含量的汽车原厂漆用丙烯酸树脂。
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附着力好、无色精迁移的汽车原厂漆用丙烯酸树脂,其特征在于,它由固体单体和溶剂制成:
固体单体包括丙烯酸、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羟基丙烯酸单体和引发剂;溶剂为二甲苯。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一种附着力好、无色精迁移的汽车原厂漆用丙烯酸树脂,它由70%重量百分比的固体单体和30%重量百分比的溶剂制成;
固体单体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丙烯酸1~2%、苯乙烯30~40%、甲基丙烯酸甲酯25~35%、丙烯酸丁酯15~17%、羟基丙烯酸单体10~20%、引发剂0.5~1%;溶剂为二甲苯。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附着力好、无色精迁移的汽车原厂漆用丙烯酸树脂,所述的羟基丙烯酸单体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丁酯。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附着力好、无色精迁移的汽车原厂漆用丙烯酸树脂,所述的引发剂为二叔丁基过氧化物。
一种附着力好、无色精迁移的汽车原厂漆用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在反应装置中加入溶剂二甲苯,充入一定氮气后加热至170-180℃;
(2)将丙烯酸、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羟基丙烯酸单体和引发剂混合后,加入到滴加罐中,然后滴加到步骤(1)的反应装置中,3~5小时滴完,滴完后保温0.5~1小时,补加引发剂,再保温0.5~1小时,即得。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附着力好、无色精迁移的汽车原厂漆用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反应装置中加入溶剂二甲苯,充入一定氮气后加热至175-1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三木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三木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三木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三木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923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