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子和γ射线联合探测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091407.4 | 申请日: | 2018-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30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栋;蔡易平;席治国;张传飞;朱学彬;胡青元;司粉妮;彭星宇;章法强;袁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T3/00 | 分类号: | G01T3/00;G01T1/16 |
| 代理公司: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利中心 51210 | 代理人: | 翟长明;韩志英 |
| 地址: | 621999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子 射线 联合 探测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子和γ射线联合探测器。该联合探测器基于“裂变‑电子收集”原理,利用偏转电场将中子产生的低能电子从γ射线产生的高能电子中分离出来,实现对中子和γ射线的分别测量;同时,对中子产生的电子进行放大,有效提高了中子测量的灵敏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辐射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子和γ射线联合探测器。
背景技术
在中子和γ射线混合辐射场中测量中子和γ射线信息,需要分别使用中子探测器和γ射线探测器,但无论是中子探测器还是γ射线探测器,对中子和γ射线两种粒子都有输出,在针对其中一种粒子进行测量时,另外一种即成为强干扰本底。论文RadiationMeasurements 73 (2015) 46-50中公开的电流型“裂变-电子收集”中子探测器包括收集电极、八氧化三铀涂层和涂层电极基底。该中子探测器工作时,中子与八氧化三铀涂层中的铀发生核裂变反应并产生裂变碎片,裂变碎片在八氧化三铀涂层中运动产生次级电子,部分次级电子从涂层表面飞出到达收集电极,并通过收集电极输出的电信号大小来给出中子信号。但是,该中子探测器的灵敏度较低,其灵敏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涂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提升灵敏度需要增加八氧化三铀涂层厚度。由于涂层的附着力随厚度增加而降低,涂层越厚越容易脱落,通过增加涂层厚度提升中子探测器灵敏度是受限的。而且,该中子探测器无γ射线探测功能,甚至混合辐射场中的γ射线从涂层电极基底中打出电子,电子产生的信号形成本底,会对中子测量造成严重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子和γ射线联合探测器。
本发明的中子和γ射线联合探测器,其特点是:所述的联合探测器包括外壳、涂层电极基底、裂变涂层、引出栅极、前偏转栅极、后偏转栅极、γ射线次级电子屏蔽板和电子倍增器件;所述的涂层电极基底、引出栅极、前偏转栅极和后偏转栅极位于辐射通道内,γ射线次级电子屏蔽板和电子倍增器件位于辐射通道外,前述的各部件均位于密封的外壳内,外壳内部保持真空环境;
所述的涂层电极基底和引出栅极平行放置在与中子和γ射线入射方向垂直的位置,裂变涂层涂覆在涂层电极基底与引出栅极相对的平面上;
所述的前偏转栅极和后偏转栅极放置在与中子和γ射线入射方向呈45°角的位置;
所述的电子倍增器件的电子入射平面与中子和γ射线入射方向平行,电子倍增器件的对称中心线穿过前偏转栅极的中心;
所述的γ射线次级电子屏蔽板位于涂层电极基底和电子倍增器件之间;
所述的涂层电极基底和γ射线次级电子屏蔽板为实心平板;所述的引出栅极、前偏转栅极和后偏转栅极为平面丝阵或平面网状结构;
所述的涂层电极基底的电压为零,引出栅极和前偏转栅极加载相同的正电压,后偏转栅极加载负电压,引出电场方向由引出栅极指向涂层电极基底,偏转电场方向由前偏转栅极指向后偏转栅极;
中子和γ射线穿过外壳,中子与裂变涂层作用后,产生的低能电子经引出电场到达偏转电场,被偏转电场偏转后进入电子倍增器件并放大输出为中子信号;γ射线与涂层电极基底和裂变涂层作用后,产生的高能电子多数沿γ射线飞行方向离开偏转电场区域;涂层电极基底引出中子和γ射线混合信号;γ射线次级电子屏蔽板阻挡γ射线产生的少数高能电子进入电子倍增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914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