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改性碳纤维与聚氨酯为原料制备复合载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89330.7 | 申请日: | 201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66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王乐;沙宇;韩肖瑶;位启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14 | 分类号: | C12N11/14;C12N11/09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性 碳纤维 聚氨酯 原料 制备 复合 载体 方法 | ||
对碳纤维进行涂层改性以及对聚氨酯进行亲水性改性处理制备复合载体用于固定化细胞。称取一定质量的碳纤维粉在一定浓度的溶液中进行涂层处理,再加入一定质量的经环氧醇类修饰的聚氨酯,充分浸泡,初步干燥后在空气中经辐射氧化处理,即得改性碳纤维与聚氨酯的复合载体。涂层处理后的碳纤维表面引入了羧基,经环氧醇类的修饰的聚氨酯引入了羟基,两种材料分别的改性处理不仅起到了氧化作用,而且辐射氧化处理有助于改善聚氨酯孔径较大细胞易脱落以及高剪切力下,细胞易从碳纤维上掉落的问题。本发明所制备的改性碳纤维与聚氨酯复合载体,具有操作简便、稳定性强、生物相容性好、固定化效果良好等特点,是一种良好的细胞固定化载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以改性碳纤维与聚氨酯为原料制备复合载体的方法。
技术背景
聚氨酯是一种高分子材料,主链含有-NHCOO-重复结构单元,具有高机械强度、化学惰性、高耐磨、低温性能、粘结性能和弹性良好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因其广泛应用于轻工、化工、纺织、建筑、航空等领域,聚氨酯被誉为“第五大塑料”。目前由于聚氨酯良好的相容性,其已经用于细胞固定化领域,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聚氨酯孔径较大,存在固定的细胞易脱落等缺点。
碳纤维是由片状石墨微晶等有机纤维沿纤维轴向堆砌而成,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具有强度高、密度小、耐强酸强碱以及可多次重复使用等优点,因其优异的结构特征及表面特性,碳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固定化载体,逐渐显示出优良的性能及应用前景。
碳纤维虽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但由于其表面孔径多为微孔,其固定化细胞多依附于静电引力,在高剪切的条件下,细胞易从载体上脱落,因此,我们提出一种以改性碳纤维和聚氨酯为原料制备复合载体的方法。
近年来,国内外根据不同的目的,也开发出了多种制备聚氨酯和碳纤维的复合载体的生产方法,例如CN 1837361B专利公开了一种制备碳纤维复合聚氨酯生物载体的方法,其主要是在聚氨酯发泡中加入活性碳纤维,利用发泡作用,将活性碳纤维包覆其中制备固定化载体。CN 105384891A专利为改善碳纤维在聚氨酯中的分散性和相容性,公开了一种在碳纤维和制备聚氨酯的部分原材料相混合下,通过添加偶联剂、抗氧化剂等制备碳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CN 105566892A专利公开了在制备聚氨酯过程中通过加入碳纤维、空心玻璃微珠和交联剂得到聚氨酯和碳纤维复合载体的方案,其具有较高的韧性和强度。《化学通报》,71(9):679-684通过在聚氨酯制备过程中加入碳纤维,采用固化脱膜、陈化后得到聚氨酯和碳纤维复合载体,其通过提高聚氨酯泡沫载体的孔隙率和生物相容性,提高了固定化微生物的生物学性能。
CN 105176059A在热塑性聚氨酯树脂和碳纤维存在下,加入无机填料、抗氧化剂、偶联剂等,熔融共混,热压成型得到碳纤维增强热塑性聚氨酯复合材料,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热力学稳定性。CN 107097436A公开了一种在注塑机和浸渍辊的双重作用下,将熔融的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挤入预热后的碳纤维丝带,并通过后期处理得到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方法,制备出了具有优秀的力学性能和比模量、成型效率高等优点的复合载体。《聚氨酯工业》2013,28(4):28-31通过采用预聚体法先制备预聚体后加入扩链剂,经硫化、老化后得到碳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耐热性。CN 105199368A专利公开了改性碳纤维增强热塑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利用电化学对碳纤维进行改性,再与TPU树脂、偶联剂、抗氧剂等原料熔融共混,所得的复合载体不仅力学性能好、耐磨能力强,而且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现有技术制备的聚氨酯和碳纤维复合材料已日益展现出优势,但其主要应用在材料工程方面,很少有用于细胞固定化领域。相比之下,我们考虑到固定化细胞及其应用过程中面临的固定化效率不高、细胞易从载体上脱落等问题,在涂层碳纤维粉和经环氧醇类改性的聚氨酯的基础上,控制引入羧基的含量,提高载体之间的粘附力,同时利用辐射诱导,不仅可控的引发了载体表面的缩聚反应,提高碳纤维和聚氨酯之间的契合强度,而且有效的增加了复合载体表面的含氧官能团的含量,进一步制备出能够应用在固定化领域,且具有较好的固定化效果以及生物相容性的改性碳纤维与聚氨酯复合载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工业大学,未经河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893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