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生人造血管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087251.2 | 申请日: | 2018-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12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 发明(设计)人: | 杨红军;翁雅雪;李美辰;王晗;汪林锋;张骞;庄燕;徐卫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L27/40 | 分类号: | A61L27/40;A61L27/18;A61L27/36;A61L27/50;A61F2/06 |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 地址: | 4302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仿生 人造 血管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生人造血管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先将聚氨酯溶液涂刷在圆柱体模具上,使其在圆柱体模具表面形成一层薄且均匀的聚氨酯层,然后将制备好的定向纤维层均匀贴附在聚氨酯层的外表面上,然后在定向纤维层外表面涂刷和喷涂聚氨酯溶液,固化后即形成人造血管。通过此方法制备的人造血管中纤维的取向排列有利于血管中细胞的有序生长排列,可以达到控制其空间和取向、增加血管密度的目的,且制备工艺相对简单高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生人造血管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生活条件的提高,血管类疾病的发病率也日益增加,治疗血管类疾病有效手段之一就是血管移植。但由于用于移植的异体血管数量稀少无法满足医疗需求,故人造血管成为最合适的代替品。
人体的血管组织为三层结构,最外层结缔组织,中间层为取向的平滑肌组织,最内层为内皮细胞组成的薄膜结构。其中取向的平滑肌组织既是血管的支撑层,同时在血液流动中进行动能和势能的快速转化,保证血流的通畅。有效的模拟血管中的平滑肌组织取向层,成为构建人造血管重要研究方向。
中国专利公布号CN103211663A,公开日期为2013年7月24日,发明名称为:具微纳仿生内膜结构的静电纺丝人工血管的制备方法,该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静电纺丝制备人工血管的方法,将高分子溶液静电纺到高速旋转的接收器上,得到取向纤维膜然后将取向纤维膜绕金属模具卷成管状,纤维取向方向和模具长轴方向相同再次进行静电纺丝,用套有取向纤维膜的金属模具接收得到了两层结构的人造血管。中国专利公布号CN106540327A,公开日期为2017年3月29日,发明名称为一种仿自然血管的三层人造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该发明公开了一种仿自然血管的三层人造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以生物相容性较好的聚合物材料为前驱体,通过静电纺丝作为三层人造血管的接触细胞的内层和外层,为人造血管提供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力学性能较好的纤维膜,作为三层人造血管的中间力学支撑层。制备得到的三层人造血管支架,生物相容性较好,力学性质较强。构成所述人造血管支架的纤维表面光滑、形貌均匀、纤维直径分布范围较窄,且血管生物性能和力学性能优异。
以上两种方法制备的仿生人造血管,均通过静电纺丝制得,但是静电纺丝效率较低,且对纺丝液原料要求极高,工艺相对复杂,而且前者制备的血管需要内外翻转,翻转容易对血管产生一定的破坏,且对于小口径血管翻转困难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出一种仿生人造血管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仿生人造血管的制备方法,所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a.聚氨酯溶液的制备
将聚氨酯和N,N-二甲基甲酰胺按照1:9~2:8的质量比混合,以200~800r/min的速度在20~60℃环境下进行时间为2~6h的搅拌,溶解完全后得到均匀透明的聚氨酯溶液,将搅拌完成后的聚氨酯溶液放入真空度为-0.1~-0.05MPa的环境下脱泡2~6h,即得到均匀的聚氨酯溶液。
b.定向纤维层的制备
将纤维材料通过梳棉机进行开松分梳和除杂,使所有呈卷曲的纤维成为伸直且伸直方向一致的定向纤维层。
其中,定向纤维层单位质量为10~20g/m2。
纤维为棉或羊毛或蚕丝或聚酯纤维中的一种。
c.胚体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872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