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纤发光结构及其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85364.9 | 申请日: | 201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9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黄利军;李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利军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8/00;F21V7/05;F21V5/08 |
代理公司: | 成都新驱科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1 | 代理人: | 成实;饶振浪 |
地址: | 51089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层 光纤束 光纤 光纤导光 反射片 布线 背光 布线结构 发光结构 光纤布线 光线色彩 交叉排布 交错编织 网状结构 制造装置 扩散片 导出 光源 侧面 清晰 制造 | ||
1.一种光纤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片(4),设置在反射片(4)上的光纤层(3),设置在光纤层(3)上的扩散片(1),以及与光纤层(3)连接的光源(5);所述光纤层(3)包括若干横向光纤(31)和若干纵向光纤(32)以及,所述横向光纤(31)与纵向光纤(32)交叉排布交错编织,呈网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光纤(31)之间相互平行,且相邻两根横向光纤(31)之间的距离为0.05mm-0.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光纤(32)之间相互平行,且相邻两根纵向光纤(32)之间的距离为0.05mm-0.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光纤(31)与纵向光纤(32)相互垂直。
5.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4任一项的光纤发光结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装置为光纤编织框架(6),包括上片框架(61)和下片框架(62);所述上片框架(61)与下片框架(62)相连接且上片框架(61)与下片框架(62)之间形成夹角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光纤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α为10~30°。
7.一种基于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的光纤发光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取光纤编织框架(6)和若干光纤待用;
(2)取若干光纤从上片框架(61)和下片框架(62)所形成的夹角α纵向平行插入光纤布线装置,使光纤位于下片框架(62)边框的上方,从而形成下层光纤层;
(3)取若干光纤纵向平行放置于上片框架(61)的上方,形成上层光纤层;所述上层光纤层上的光纤与下层光纤层上的光纤间隔设置;
(4)取一根光纤在光纤编织框架(6)的上边框横向平行插入,并将该横向光纤向下推移,完成第一条横向光纤与纵向光纤(32)的编织;
(5)将第(2)步骤与第(3)步骤中的纵向排布的光纤的上端反向再次交错穿插光纤编织框架(6)的上片框架(61)的上方以及下片框架62的上方;
(6)在光纤编织框架(6)的上边框上穿插第二根横向,并将该光纤向下推移,完成第二根光纤与纵向排布的光纤的编织;
(7)反复依照(5)、(6)的顺序便可依次完成横向光纤(31)与纵向光纤(32)的编织;
(8)将光纤编织框架(6)抽出,并分别对下层光纤层、上层光纤层以及横向排布的光纤进行裁剪,得到光纤层(3);所述下层光纤层上的光纤和上层光纤层上的光纤均为光纤层(3)的纵向光纤(32),所述横向排布的光纤则为光纤层(3)的横向光纤(31);
(9)将光纤层(3)粘黏到反射片(4)上,并将光纤层(3)上的横向光纤(31)和纵向光纤(32)均连接到光源(5)上,在光纤层(3)上粘黏扩散片(1),此外,在光纤层(3)与扩散片(1)之间添加增亮膜(2),由此得到光纤布线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纤布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根横向光纤(31)之间的距离为0.05mm-0.5mm,相邻两根纵向光纤(32)之间的距离为0.05mm-0.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利军,未经黄利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8536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远程LED手电筒
- 下一篇:一种便于安放的移动台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