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激光电弧复合沉积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081575.5 | 申请日: | 2018-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1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 发明(设计)人: | 潘鑫;朱俊;李小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创博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26/348 | 分类号: | B23K26/34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焊丝 电弧 复合沉积 焊枪 激光束 送丝 激光 熔化 正极 扫描反射镜 负极 沉积效率 电弧电流 电弧能量 振动频率 正弦运动 沉积层 熔化液 沉积 滴落 焊道 基板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激光电弧复合沉积方法,采用焊丝间产生电弧,熔化焊丝,熔化液滴落在基板沉积层,电弧电流200‑360A,电压28‑45V,正极焊枪的送丝速度8‑12m/min,负极焊枪的送丝速度9‑13m/min,同时利用激光束补偿沉积焊道,激光束宽度为焊丝直径的2‑5倍,长度为焊丝直径的5‑10倍,扫描反射镜呈正弦运动,振动频率10‑20HZ,该方法可充分利用电弧能量,提高沉积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激光电弧复合沉积方法,属于表面处理和焊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采用焊丝间直接产生电弧、同时辅以激光补偿热源的新型沉积方法,提高了沉积效率。
背景技术
金属涂层的沉积技术或制备技术,种类多,优劣势明显。从热源上看,有电弧、激光束、等离子束、电子束等;从填充材料上看,有丝材、粉末、预涂层,丝和粉末同时添加等。从效率上看,电弧热源搭配丝材是最高效的方式。在具体应用场合下,多丝技术、丝和粉末同时添加方式,甚至是电弧和激光复合方式也能发挥特定优势。
现有电弧技术采用焊丝和基材作为正负两极来产生电弧,一部分能量用来熔化焊丝,一部分能量用来熔化母材。对于普通焊接过程来说,分配部分能量熔化基材是必要的。但对于金属涂层制备来说,需要减少对基材的热输入量,并增加熔化填充材料的能量和效率,从而提高整个沉积或制备过程效率。
现有电弧和激光复合模式是在现有电弧模式基础上,通过精确就引入激光束能量,从而可提高单个电弧技术或激光技术的效率。但是电弧能量中用于熔化基材的那部分能量始终没有被利用起来,这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激光电弧复合沉积加工方法,利用焊丝间直接产生电弧、同时辅以激光补偿热源的方法,提高了沉积效率。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激光电弧复合沉积方法,采用来自焊枪1#和焊枪2#的焊丝直接产生电弧,一个为正极,一个为负极,保护气体为Ar+5-10%CO2,两个焊枪之间的夹角80-100°,且焊枪前端向下倾斜,角度3-10°;产生的电弧熔化焊丝5,焊枪电源8和焊丝规格决定了电弧电压;焊丝熔化形成焊丝熔滴6,熔化液滴落在基板9上形成沉积焊道3;同时利用激光器7产生的投射激光束4补偿沉积焊道3,提高沉积效率。电弧焊接电流200-360A,电压28-45V,正极焊枪的送丝速度8-12m/min,负极焊枪的送丝速度9-13m/min,两者之间差值0.4-1.5m/min,焊丝直径0.8-1.6mm。激光束通过扫描反射镜产生投射激光束,宽度为焊丝直径的2-5倍,长度为焊丝直径的5-10倍,扫描反射镜呈正弦往复运动,振动频率10-20HZ。
方法及装置说明如下:
采用来自焊枪1#和焊枪2#的焊丝直接产生电弧,一个为正极,一个为负极,保护气体为 Ar+5-10%CO2,两个焊枪之间的夹角80-100°,且焊枪前端向下倾斜,角度3-10°。
两个焊枪分别作为正负极,用于相互间直接产生电弧,这样电弧能量会全部用于熔化焊丝,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省去了现有电弧技术中,不可避免的相当一部分能量用来熔化基材。
保护气体为Ar+5-10%CO2,主要用于保护电弧和焊丝熔化,防止来自周围空气中的氮氧等的反应。
焊枪之间夹角80-100°,即90±10°。当夹角低于80°或超过100°会提高电弧生成能量,不利于电弧生成;同时,也不利于焊丝充分利用电弧能量来快速熔化。
焊枪前端向下倾斜,角度3-10°。一方面是利于熔化焊丝液滴向下过渡到基材表面形成沉积层,一方面也利于焊丝的持续熔化、并确保过程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创博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创博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815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