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相似度比对查找换牌车辆的行驶轨迹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81366.0 | 申请日: | 2018-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43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张森;张慧辰;蔡岗;孙正良;黄淑兵;缪新顿;李小武;吴晓峰;孔晨晨;尤冬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V20/54 | 分类号: | G06V20/54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张宁 |
地址: | 21415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相似 查找 车辆 行驶 轨迹 方法 | ||
1.基于相似度比对查找换牌车辆的行驶轨迹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车辆特征智能识别技术,识别车辆的特征信息,并且进行存储;
S2:通过把所述特征信息与机动车登记信息进行比对分析,与登记信息不一致的认定为嫌疑涉牌违法车辆;
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以下步骤:
S3:获取所有的所述嫌疑涉牌违法车辆数据的集合,记作待确认车辆集合;
S4:获取指定范围内的指定时间段内的所有车辆的所述车辆特征的集合,记作候选车辆特征集合;
S5:使用所述待确认集合中的某一辆所述嫌疑涉牌违法车辆的所述车辆特征,与所述候选车辆特征集合中的每一条的所述车辆特征数据进行相似度的计算;
一旦所述相似度的取值大于阈值,且号牌与所述嫌疑涉牌违法车辆不一致,则作为疑似号牌轨迹的数据把所述候选车辆特征集合中的该条数据的车辆信息加入嫌疑车辆的临时集合;
遍历所述候选车辆特征集合中的所有数据,直至所述候选车辆特征集合中的所有数据都参与过所述相似度的计算,则得到嫌疑车辆的所述临时集合;
如果所述临时集合不为空,则在嫌疑车辆集合中添加一条该所述嫌疑涉牌违法车辆相关的记录;
S6:遍历所述待确认车辆集合,直至集合中所有的所述嫌疑涉牌违法车辆都参与过步骤S5中的所述相似度的计算,则得到针对所有的所述嫌疑涉牌违法车辆的完整的所述嫌疑车辆集合;
S7:通过人工审核所述嫌疑车辆集合中的数据,确认数据的有效性;筛选出非嫌疑车辆后,根据剩余的所述嫌疑车辆集合中的时间段进行排序,得到所有的嫌疑车辆的行驶轨迹,以进行后续工作;
在实施步骤S3之前,还需要执行步骤S2-1:对所述待确认车辆集合中的每一辆所述嫌疑涉牌违法车辆,根据不同的嫌疑类型,选用不同的过滤逻辑进行过滤,筛除冗余数据后得到的所有车辆作为有效的所述待确认车辆集合,进入后续运算;
步骤S2-1中,所述嫌疑涉牌违法车辆的所述嫌疑类型包括:嫌疑假牌、嫌疑套牌、嫌疑无牌;
步骤S2-1中,所述过滤逻辑包括如下规则和步骤:
重复比对过滤规则:若嫌疑车辆在指定周期内已经比对过指定次数,则该车辆不予比对,此项规则记作GZ1;
特定时间段过滤规则:若嫌疑车辆的过车时间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则该车辆不予比对,此项规则记作GZ2;
污损号牌过滤规则:若嫌疑车辆号牌包含易混淆字符,则使用易混淆字符对应的另一字符替换易混淆字符得到新的号牌,使用该号牌查询一定时间内的过车记录,如果查询到的条数大于阈值,认定该车为嫌疑污损号牌,不予比对,此项规则记作GZ3;
注销、转出车辆过滤规则:若嫌疑车辆状态为注销或转出,则检查该车辆识别出来的品牌颜色信息与登记的品牌颜色信息是否匹配,如果匹配,不予比对,此项规则记作GZ4;
无特征车辆过滤规则:若嫌疑车辆无明显外观特征,不予比对,此项规则记作GZ5;
粘贴临时号牌过滤规则:若嫌疑车辆粘贴临时号牌,不予比对,此项规则记作GZ6;
针对不同类型的嫌疑涉牌违法车辆,选用不同的规则和步骤进行过滤,具体如下:
针对种类为所述嫌疑假牌的所述嫌疑涉牌违法车辆,进行的过滤步骤为:
GZ1→GZ2→GZ3→GZ4→GZ5;
针对种类为所述嫌疑套牌的所述嫌疑涉牌违法车辆,进行的过滤步骤为:
GZ1→GZ2→GZ3→GZ5;
针对种类为所述嫌疑无牌的所述嫌疑涉牌违法车辆,进行的过滤步骤为:
GZ2→GZ5→GZ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相似度比对查找换牌车辆的行驶轨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自动识别的车辆的所述特征信息包括:车辆基础信息和车辆个性信息;
所述车辆基础信息包括车辆号牌、车辆品牌、车辆类型、车身颜色;
所述车辆个性信息包括整体外观特征和个性化外观特征;
所述整体外观特征包括:所述车辆类型、所述车身颜色;
所述个性化外观特征包括:年检标识、挂件、摆件;
车辆的所述特征信息的存储方法包括:对所述车辆基础信息以结构化形式存储;对所述车辆个性信息,以非结构化形式存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未经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8136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