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自支撑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080328.3 | 申请日: | 2018-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1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 发明(设计)人: | 胡培;刘世琦;徐风;叶建;杜广荣;史德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虹润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62;H01M4/134;H01M4/1395;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6000 湖北省鄂州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石墨 复合 负极 材料 支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自支撑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所述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由多层三明治型石墨烯@硅@石墨烯@…@硅@石墨烯结构组成。本发明先使用抽滤的方法制备出石墨烯膜;然后硅粉按照同样的方法抽滤,负载在石墨烯膜上,最后再抽滤一层石墨烯用于保护和包覆硅表面,以此类推。将抽滤得到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烘干后用轧辊滚压,即得到自支撑负极片。石墨烯膜可以提供导电网络和自支撑骨架,弥补硅电导率低的缺点,硅为活性物质。该自支撑负极可免去加入粘合剂和导电碳材料,同时抽滤出的膜具有多孔洞结构,可以给活性物质充放电过程中提供丰富的体积膨胀空间,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自支撑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于具有更高能量密度和更长循环寿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追求已经成为了锂离子电池发展的主要诉求之一。而传统的商业化石墨负极已经做到了接近于石墨的理论容量372mAh/g的比容量,提升空间非常有限。与此相反,具有超高的体积和质量比容量的硅基材料已经成为了最具希望的石墨负极替代品和最具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硅基材料不可避免地会因严重的体积膨胀问题而导致电极材料发生粉化,进而导致剧烈的容量衰减。所以,目前的硅基材料的研究重点集中于如何解决硅的体积膨胀问题。
碳材料来源和种类都很丰富,而且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相对较低的成本,被认为是与硅材料复合的优良选项。人们尝试了诸多方法,如热解、机械混合/高能球磨等方法来制备硅碳复合材料,所述复合物通常由在致密碳基体中镶嵌硅颗粒构成。然而,此类方法制备的硅碳复合物,在充放电期间,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不仅导致了硅颗粒的粉化,其所带来的体积膨胀也会导致碳骨架的结构破裂,因此电池的循环能力非常差。因此,寻找爱一些韧性和柔性更好的复合物也是科研界和产业界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硅与石墨烯的复合也得到了科研和业界的重视,然而,常见报道的硅/石墨烯复合方式往往涉及到比较复杂以及高成本的合成步骤,遇到了商业化大规模应用的瓶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既能复合较多重量的硅,又能很好地抑制硅的体积膨胀和粉化。
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由石墨烯薄膜和硅薄膜复合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石墨烯薄膜由石墨烯浆料抽滤而成;所述硅薄膜为直径20-150nm的硅粉分散在与石墨烯浆料同样的溶剂中抽滤而成。
进一步的,分散石墨烯和硅粉的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去离子水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硅粉分散液浓度<5wt%,石墨烯与硅的质量比为1:1-1:9。
进一步的,依次将石墨烯浆料和硅粉分散液逐层抽滤,制备石墨烯@硅@石墨烯@…@硅@石墨烯膜,通过烘干或冷冻干燥的方式去除溶剂。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自支撑负极片,不需要使用导电碳和粘结剂,同时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支撑负极片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抽滤得到的滤饼连同滤膜一起置入真空烘箱中80℃烘干10h;将滤饼取出,轻轻撕去滤膜,用轧辊滚压,即得到自支撑电极片。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包括本发明提供的负极材料或本发明提供的负极片。将自支撑负极片与对电极锂片、泡沫镍、隔膜组装,注入电解液得到待测锂电池。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虹润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湖北虹润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803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环境应力筛选试验的无线传输装置诊断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带形辅助刹车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