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炉渣淋溶液处理方法及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80279.3 | 申请日: | 2018-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4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赵剑锋;陈仁义;兰建伟;熊斌;郑忆枫;徐文军;杨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能源资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1/20;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南宁市来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8 | 代理人: | 邓晓安 |
地址: | 518031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炉渣 溶液处理 化学需氧量 金属污染物 金属螯合 静置沉淀 设备要求 系统操作 沉淀池 反应池 浸泡池 净化池 净化水 絮凝剂 矾花 浸泡 自动化 净化 运转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炉渣淋溶液处理方法及其系统,包括:浸泡池中浸泡搅拌炉渣得到淋溶液,淋溶液在各级反应池中分别进行调节pH,进行金属螯合反应,加入絮凝剂,生成矾花颗粒后通往沉淀池进行静置沉淀,再通入净化池中净化,得到净化水。本发明处理后的炉渣淋溶液中金属污染物含量低,化学需氧量低,为我国的炉渣淋溶液处理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其系统操作简便,设备要求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运转可靠,处理高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炉渣淋溶液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随着人类的生产力的大幅提高,城市人口的膨胀及其消费能力消耗能力不断提高,城市中所产生的生产生活垃圾的量越来越大,处理生产生活垃圾的方式主要通过直接填埋或通过焚烧进行垃圾处理。垃圾直接填埋会占用过多的土地资源,而垃圾焚烧既可减少垃圾的庞大体积,还可以利用焚烧垃圾产生的热量进行发电,是现今较为高效常用的垃圾处理方式。目前焚烧已成为城市生活垃圾主要的处理方式之一,据统计,垃圾焚烧厂每焚烧1吨生活垃圾产生0.2吨的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由此估算,我国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焚烧炉渣1200多万吨。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已成为我国城市重要的废物流。
焚烧炉渣是生活垃圾焚烧炉排出的底渣,炉渣主要包括:焚烧熔融产物(熔融玻璃类、硅胶盐类、硫酸盐类、氯化物、铁铝及其氧化物、细的灰分等),还包括部分高熔点的不燃物(如陶瓷和玻璃碎片、二氧化硅、长石等物质)及少量未燃尽的有机物质。炉渣收集到在渣坑内,由运输车运往厂区附近配套的灰渣综合利用及处置场处理,综合利用或填埋。在焚烧的过程中,生活垃圾中大部分金属被富集到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中,导致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中的金属含量超过土壤百倍以上。
炉渣的填埋是露天作业,填埋过程中雨水、雪等流经炉渣堆体表面,即产生炉渣淋溶液。未经处理的炉渣淋溶液经常含有较高含量的重金属及无机盐等,如果不经处理渗入土壤中,将会对土壤造成不可修复的污染,还会污染自然水体。重金属超标的淋溶液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还会通过食物链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因此,开展垃圾焚烧炉渣淋溶液的无害化处理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有关于炉渣淋溶液的处理研究甚少,尚无工程化应用实例,也甚少见到相关的文献报道。本发明针对目前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炉渣淋溶液的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炉渣淋溶液的处理方法及其系统,处理后的炉渣淋溶液中金属污染物含量低,化学需氧量低,可达到对外排放的标准,有助于解决炉渣填埋后产生的淋溶液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为我国的炉渣淋溶液处理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炉渣淋溶液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炉渣倒入浸泡池中,加入炉渣重量8~12倍的浸提液,使用搅拌装置在浸泡池中将炉渣和水进行充分搅拌打散,搅拌时间为6~8h,搅拌速度100~150r/min,静置12~16h,得到炉渣淋溶液;本发明中得到的炉渣淋溶液为模拟自然界中炉渣填埋后自然形成的淋溶液,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淋溶液的处理;
(2)将炉渣淋溶液通过滤网通入一级反应池中,加入酸液调节其pH至9~11;调节pH通过添加HCl或H2SO4实现的,目的是为了后续的到金属螯合反应提供适宜的酸碱环境;
(3)调节pH之后将淋溶液通往二级反应池,加入200~800ppm的重金属螯合剂,于50~100r/min的速度下缓慢搅拌20~30min,进行金属螯合反应,使其产生金属螯合物沉淀颗粒;
(4)将步骤(3)中反应后的淋溶液和金属螯合物沉淀颗粒一起通往三级反应池,加入絮凝剂,缓慢搅拌5~10min,使金属螯合物沉淀颗粒转变为矾花颗粒沉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能源资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能源资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802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