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将尿液废水资源化处置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077619.7 | 申请日: | 2018-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0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鹏;孙佩哲;张若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C02F1/58;B01J20/20;B01J20/30;C01B25/32;C05B7/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程小艳 |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尿液废水 生物炭 制备 资源化处置 过氧化钙 制备材料 资源回收利用 资源循环利用 磺胺类药物 资源化处理 污染物质 吸附性能 液体肥料 钙离子 磷酸钙 生物质 联用 去除 吸附 过滤 废弃 废水 回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尿液废水资源化处置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物炭制备材料的选择、制备材料的处理、生物炭的制备、生物炭与过氧化钙的联用。采用该方法对尿液废水进行资源化处理,一方面生物炭本身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能够有效的吸附废水中含有的一些污染物质,如磺胺类药物等,再通过过滤等手段将其去除,而处理后的尿液废水可以作为一种液体肥料进行使用;另一方面,过氧化钙的添加可以有效的回收尿液废水中的磷资源,钙离子能够与尿液废水中的磷发生反应,生成生成磷酸钙(Ca3(PO4)2),此外,生物炭多是由废弃的生物质制备而成,其制备利用过程本身就属于资源循环利用的范畴,因此该技术对于尿液废水的处理以及资源回收利用都产生了极佳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尿液废水中的磷资源与污染物质,具体涉及一种将尿液废水资源化处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工业、农业生产的不断进步,各种环境问题油然而生,尤其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对于粮食的需要越来越大,而更大的粮食需求促使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使用量逐渐增加,其中的磷肥主要来自于磷矿物的开采冶炼,而使用过后的磷资源,大部分会经过元素循环,最终以沉积物的形式储存于海底,从而使磷资源成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现阶段,磷需求预计将进一步增长,全球磷产量峰值预计将在2030年左右出现,磷不仅是保障粮食生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必不可少的资源;同时生物燃料生产的产量不断增加,给全球的磷储备带来了额外的负担。
由于尿液中富含各种营养元素,使其在资源恢复领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尿液的总体积仅占城市污水总量的4%左右,但它却提供了城市污水中接近80%的氮和超过50%的磷,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后会排入到天然水体中,甚至部分污废水未经处理就会直接排放,因此污废水中较高的氮磷浓度会对水体产生极大的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水体恶化,水生动物死亡,污染水域。因此对城市污水中的尿液进行提前处理,将其中所含的营养元素分离收集,对于资源回收以及减轻天然水体的负荷具有重要的作用。
生物炭是一种多孔性的富碳材料,主要是由废弃的生物质在缺氧的条件下,经高温热解产生,是一种廉价的吸附性材料。同时,由于生物炭是由生物质在高温下产生的,所以其中富含大量未降解的营养元素,如氮、磷等,因此,生成的生物炭本身就是一种富含营养的生物肥料。过氧化钙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的粉末,难溶于水,其对磷元素的回收作用,主要是通过形成磷酸钙(Ca3(PO4)2)沉淀来实现的,将生物炭与过氧化钙结合起来,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吸附去除尿液废水中的污染物质,使处理过后的尿液废水可以作为一种液体肥料而使用,另一方面磷酸钙沉淀的回收,也为磷资源的循环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对资源回收、废弃物质循环利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将尿液废水资源化处置的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提出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将尿液废水资源化处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制备生物炭所需的生物质材料进行筛选;
2)对筛选过后的生物质材料进行处理;
a)将生物质材料用超纯水清洗干净后,置于烘箱内烘干;
b)将烘干的生物质材料,用粉碎机粉碎,过20~40目的网筛;
c)将粉碎后的粉末装入20~100mL的坩埚中;
d)将坩埚置于马弗炉内,设置好相关参数;
其中,升温速度为5~20℃/每分钟,烧制温度为350~700℃,恒温时间为1~5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776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