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家具行业的软性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77032.6 | 申请日: | 2018-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08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叶伟群;谭永勇;刘丽英;陈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南安市华龙树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3/676 | 分类号: | C08G63/676;C08G63/78;C08L67/06 |
代理公司: | 泉州劲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6 | 代理人: | 林枫 |
地址: | 362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家具行业 软性 不饱和 聚酯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不饱和聚酯树脂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家具行业的软性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所述软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原料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二甘醇50~80份,1,4‑丁二醇20~30份,硬脂酸3~8份,二丙二醇20~30份,四氢苯酐10~30份,顺酐20~35份,三氟甲磺酸锡0.01~0.05份,异戊烯酸10‑15份,阻聚剂0.04~0.06份,稀释剂60~80份、挥发抑制剂0.5~1份。本发明软性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后挠曲性好,柔韧性高,抗冲击,抗开裂,对家具边、角包覆用的柔性造型具有良好的挠曲性,可用于家具行业包覆用柔性材料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饱和聚酯树脂制备领域,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用于家具行业的软性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不饱和聚酯树脂工艺品,主体为二元醇、不饱和二元酸和饱和二元醇的缩聚产物,混合含自由基的不饱和单体稀释剂,最后在引发剂、促进剂等作用下,发生共聚交联,形成网状结构的物质。而柔韧性树脂是不饱和聚酯中的一个特殊品种。柔韧性树脂室温固化,固化后性柔韧,色浅,可作家具、地板等仿木制品,可填充以各种填料,如滑石粉、石灰石粉以及轻质微珠等,做成不同柔性和质量的制品;还可以和砂子混合作马路、桥梁维修的急用路面,只需7%-8%的树脂即可粘结成路面;或是作为改性树脂和其他各种树脂混合,以增加其柔韧性,用途广泛。
而柔韧性树脂一般用二元脂肪酸如己二酸或癸二酸代替部分或全部饱和酸制成,其延伸率可达90%以上,而普通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后脆性较大,断裂延伸率仅在2.0%左右。根据这一个特性市面上陆续出现了应用于各种领域的柔韧性树脂产品,然而目前尚未有一款固化后挠曲性好,柔韧性高,抗冲击,抗开裂,对家具边、角包覆用的柔性造型具有良好的挠曲性,在用于家具行业包覆用柔性材料时性能效果突出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固化后柔韧性好、耐冲击、耐开裂和耐疲劳,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为了提高综合性能掺和其他树脂一起,用于家具行业的软性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用于家具行业的软性不饱和聚酯树脂,制备该树脂的原料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二甘醇50~80份,1,4-丁二醇20~30份,硬脂酸3~8份,二丙二醇20~30份,四氢苯酐10~30份,顺酐20~35份,三氟甲磺酸锡0.01~0.05份,异戊烯酸10-15份,阻聚剂0.04~0.06份,稀释剂60~80份、挥发抑制剂0.5~1份。
用于上述家具行业的软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准备好的二甘醇、1,4-丁二醇、硬脂酸、二丙二醇、四氢苯酐投入反应釜中,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200±5℃进行恒温反应,当酸值降至60mgKOH/g时,进行抽真空操作,至酸值小于20mgKOH/g,停止加热,降温至140~160℃;
(2)此时将顺酐加入步骤(1)的反应釜中,保持氮气环境,以5~15℃/min的升温速率逐渐升温至200±5℃进行恒温反应,至酸值达到20~30 mgKOH/g时,停止加热;
(3)待步骤(2)反应釜内温度降至130℃时,加入异戊稀酸和三氟甲磺酸锡,在125~130℃下保温,至酸值小于25 mgKOH/g时,停止加热;
(4)将步骤(3)得到的聚酯打入稀释釜中,在60~85℃下与稀释剂、阻聚剂、挥发抑制剂搅拌混匀,降温出料,制得不饱和聚酯树脂。
优选的,所述阻聚剂为甲基氢醌、对苯二酚、环烷酸铜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稀释剂为苯乙烯,尽管有效果更佳优秀的乙烯基单体,但从成本及最终固化效果上权衡,苯乙烯共混更易于在生产过程中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南安市华龙树脂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南安市华龙树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770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