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密性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075614.0 | 申请日: | 2018-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14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绍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克诺尔商用车系统(重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黄书凯 |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密性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零部件检测领域,具体公开了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机座、安装在机座上的流道模块、进气模块、检测模块和数据收集机构,进气模块包括进气流道以及进气阀门,进气阀门安装在进气流道内;检测模块包括能对气压进行检测的第一检测堵头以及设置在流道模块内的第一检测流道,第一检测流道的一端与进气流道连通,第一检测流道的另一端能与待测工件的空腔密封连通;第一检测堵头安装在第一检测流道靠近待测工件的一端上,且第一检测堵头可位于待测工件的空腔内;数据收集机构内设有处理器,处理器与第一检测堵头信号连接,进气阀门与处理器信号连接。本方案能在对工件进行气密性检测的过程中,对相应的检测数据进行记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零部件检测领域,具体涉及气密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汽车零部件的强度或精密性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商对零部件的检测要求不断的提高,其中气密性检测为现今汽车零部件需要检测的一个重要指标,气密性检测不仅仅运用于汽车零部件的检测,还是应用于飞机、汽车外壳、舰船及内部容器的严密完整性评估,它是为提高车辆、飞行器、舰船等密闭性而实施的质量控制手段。
常见的气密性检测方式为将待测工件放置到水槽中,然后向工件的空腔内进行充气增压,此时观察工件外表面与水之间形成的气泡情况,判断工件是否有漏气的现象,此方式在使用时,漏气处的观察直观方便,但检测后需要取出水槽中的工件,且需要对工件上残留水进行擦干或者烘干,擦干或者烘干步骤会比较的费时费力,降低整个工件的加工效率,提高其加工成本;同时气密性检测工位的各处均易粘附水渍,长期使用会导致工件的检测环境十分的恶劣。
同时在采用上述的气密性检测方式时,一般只能从工件外表面上观察漏气位置,由于无法检测工件空腔内的气压,就难以判断漏气处孔隙的状况,也无法形成可记录和可分析的数据,在面对大批量的工件的检测时,无法及时对前序的加工步骤进行快速的调整和管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气密性检测装置,以在对工件进行气密性检测的过程中,对相应的检测数据进行记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机座和安装在机座上的流道模块,还包括进气模块、检测模块和数据收集机构,所述进气模块包括设置在流道模块内的进气流道以及进气阀门,进气阀门安装在进气流道内;所述检测模块包括能对气压进行检测的第一检测堵头以及设置在流道模块内的第一检测流道,第一检测流道的一端与进气流道连通,第一检测流道的另一端能与待测工件的空腔密封连通;所述第一检测堵头固定安装在第一检测流道靠近待测工件的一端上,且第一检测堵头位于待测工件的空腔内;所述数据收集机构内设有能对数据进行判断和记录的处理器,处理器与第一检测堵头信号连接,进气阀门与处理器信号连接。
基础方案的原理及其优点:1、将进气阀门安装在进气流道内,在充气完成后,关闭进气阀门能对第一检测流道和待测工件的空腔形成的空间进行封闭,使第一检测流道和待测工件的空腔内的气压不受到进气流道部分出现漏气情况的影响,能够减小在测量待测工件在密封检测时的误差。
2、第一检测堵头固定安装在第一检测流道靠近待测工件的一端上,且第一检测堵头位于待测工件的空腔内,检测时,第一检测堵头位于待测工件的空腔内,当待测工件的空腔内出现气压变化时,第一检测堵头也能够快速的监测到,能够加快气压变化时第一检测堵头的响应速度和检测速度。
3、处理器与第一检测堵头信号连接,进气阀门与处理器信号连接,在对待测工件的空腔内的气压进行检测时,第一检测堵头能将监测到的气压数据快速的传递至处理器中,处理器能对该数据进行储存和快速处理,处理器让第一检测堵头传送的数据信号转化为气压数据,便于查看相应的气压数据也便于对其进行记录;当进气流道对待测工件的空腔进行充气时,第一检测堵头检测到的气压达到所需气压时,处理器接收到相应的点信号,能够让处理器发出让进气阀门关闭的信号,便于对停止进气进行快速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克诺尔商用车系统(重庆)有限公司,未经克诺尔商用车系统(重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756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净水器滤芯检漏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气密性检测系统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