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073826.5 | 申请日: | 2018-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16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 发明(设计)人: | 陈尚龙;蔡望秋;李超;张建萍;张文莉;师聪;巫永华;刘恩岐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1/44;G01N1/42;G01N27/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 地址: | 22101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重金属 灰化 生物吸附剂 快速检测 物质粉末 检测液 电化学传感器 稀盐酸溶液 样品前处理 盐酸溶液 准确检测 解吸附 马弗炉 检测 溶解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食品在‑20℃~‑10℃条件下冷冻干燥8‑12h,然后将冷冻干燥后的食品置于马弗炉中于温度400℃~500℃条件下灰化1‑3h,收集灰化后的物质粉末;(2)将灰化后的物质粉末用质量浓度为4‑6%的盐酸溶液溶解,加入生物吸附剂,混合搅拌30‑60min;搅拌后分离得到生物吸附剂,用0.1%的稀盐酸溶液进行解吸附,得到检测液;(3)采用电化学传感器对检测液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本发明检测方法的样品前处理过程简单,能够实现对食品中重金属的快速、准确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加剧,发生的食品污染事件层出不穷,其中重金属是最危险的有害污染物质之一。重金属可以在土壤中积累和动植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链传递进入人体,给人体生命健康带来巨大风险,一旦人体内重金属含量超标会引起各种可怕疾病。食品中重金属污染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对不同种类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监测和分析检测研究,对于评价食品质量、保护人类健康和维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测定重金属含量主要方法是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中子活化分析和电化学溶出伏安法。其中,原子吸收光谱法是测定重金属浓度的一种重要方法,作为标准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和食品检验中,但该方法需要大型分析仪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步骤多,时间长,成本较高。同样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和中子活化分析也存在需要大型仪器设备、监测速度慢、连续性差、分析成本高和无法在线监测等缺陷。电化学溶出伏安法以其仪器成本低廉、操作方便、维持费用低、灵敏度高等优点,在重金属的连续测定中比上述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一方面识别元件-传感器的制备比较繁琐,另一方面传感器的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另外,食品中重金属检测的基本特征是待检测样本数目庞大、检测阈值较低,所以建立一种检测成本低、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的检测方法对准确评价食品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的样品前处理过程简单,能够实现对食品中重金属的快速、准确检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食品在-20℃~-10℃条件下冷冻干燥8-12h,然后将冷冻干燥后的食品置于马弗炉中于温度400℃~500℃条件下灰化1-3h,收集灰化后的物质粉末;
(2)将灰化后的物质粉末用质量浓度为4-6%的盐酸溶液溶解,加入生物吸附剂,混合搅拌30-60min;搅拌后分离得到生物吸附剂,用0.1%的稀盐酸溶液进行解吸附,得到检测液;
(3)采用电化学传感器对检测液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灰化后的物质粉末、盐酸溶液和生物吸附剂加入量的比为:1g:(40-60)ml:(6-10)mg。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生物吸附剂由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1)将经干燥粉碎后的蛹虫草菌糠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溶胀预处理8-10h,然后将蛹虫草菌糠取出,洗涤,干燥,得到溶胀预处理后的蛹虫草菌糠;
2)将溶胀预处理后的蛹虫草菌糠加入到溶解有琥珀酸酐的N,N-二甲基甲酰胺中,于65-85℃反应2-4h,然后依次经抽滤、洗涤、干燥,得到中间产物I;
3)将中间产物I加入到乙二胺水溶液中,80-90℃温度条件下,搅拌反应1-3h,然后依次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中间产物I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程学院,未经徐州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738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