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隔热夹芯板的砖混结构墙体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073621.7 | 申请日: | 2018-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1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恒达兴铁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B2/02 | 分类号: | E04B2/02;E04B1/8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墙体 隔热夹芯板 砖混结构 砌筑 冷热桥部位 保温机构 后期处理 建筑墙体 墙体保温 整体能耗 冷热桥 外饰 建筑物 装修 | ||
本发明涉及建筑墙体,特别涉及带有隔热夹芯板的砖混结构墙体,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内设置有至少一层隔热夹芯板,通过在砖混结构的墙体内设置隔热夹芯板,使得墙体保温效果较好,使墙体在砌筑过程中就设置保温机构,减少墙体使用过程中冷热桥的部位,使砌筑得到的墙体上冷热桥部位较少,有效降低采用该墙体的建筑物的整体能耗,同时,由于将隔热夹芯板设置在墙体内,使得隔热夹芯板不会影响砖混结构的后期处理,方便砖混结构的墙体的后期外饰装修,扩大墙体的适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墙体,特别涉及带有隔热夹芯板的砖混结构墙体。
背景技术
在建筑物的墙体上设置保温层有利于避免墙体内外热量的相互扩散,避免在建筑物外墙围护结构中的薄弱部位出现冷热桥,有效降低空调的能耗,目前,在建筑物的墙体上设置保温层已成为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举措。
目前,在砖混结构的自建房屋墙体上,一般都没有设置专门的保温机构,导致这些自建的砖混结构的房屋墙体保温效果极差,存在的冷热桥位置较多,导致其内的空调能耗较大,耗费较多的能源,不利于节约资源,而在砖混结构的自建房屋墙体上增设保温机构只能通过钻孔并通过金属锚栓连接的方式进行保温板的安装,不仅容易在安装过程中由于金属锚栓的连接而损坏保温板,而且经过打孔后的保温板保温效果降低,对墙体的冷热桥并未有较大的改进。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要一种技术方案,解决现有砖混结构的自建房屋墙体未设置保温机构,增设保温机构较麻烦,导致墙体保温效果较差,不利于资源节约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砖混结构的自建房屋墙体未设置保温机构,增设保温机构较麻烦,导致墙体保温效果较差,不利于资源节约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保温效果较好的带有隔热夹芯板的砖混结构墙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带有隔热夹芯板的砖混结构墙体,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内设置有至少一层隔热夹芯板。
本发明的带有隔热夹芯板的砖混结构墙体,通过在砖混结构的墙体内设置隔热夹芯板,使得墙体保温效果较好,使墙体在砌筑过程中就设置保温机构,减少墙体使用过程中冷热桥的部位,使砌筑得到的墙体上冷热桥部位较少,有效降低采用该墙体的建筑物的整体能耗,同时,由于将隔热夹芯板设置在墙体内,使得隔热夹芯板不会影响砖混结构的后期处理,方便砖混结构的墙体的后期外饰装修,扩大墙体的适用范围。
作为优选,所述墙体包括内墙和外墙,所述内墙和外墙分别由砖块堆砌而成,所述隔热夹芯板设置在内墙和外墙之间。通过设置双层墙,并将隔热夹芯板设置在两层墙之间,使隔热夹芯板设置稳定,不易倾倒,使砌筑的墙体结构符合要求,承压效果更好,同时,由于隔热夹芯板位于两层墙之间,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隔热夹芯板使用寿命较长,保证其保温隔热隔音效果的长时间有效。
作为优选,所述内墙由砖块水平放置堆砌而成,所述外墙由砖块竖直放置堆砌而成,相邻砖块之间通过水泥砂浆粘接固定。将内墙和外墙采用不同的堆砌方式进行砌筑,结合普通砖块的形状,内墙的厚度较外墙厚度更厚,使得隔热夹芯板的设置不会过多的影响砖混结构墙体的整体厚度,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已有的建筑物墙体外通过增设隔热夹芯板和外墙,改善未设置保温机构的墙体的保温效果,减少能耗。
作为优选,所述隔热夹芯板贴近内墙的一侧面上设置有若干连接凸块,所述内墙上对应所述连接凸块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凸块与所述连接孔过盈配合。通过在隔热夹芯板上设置连接凸块与内墙上的连接孔过盈配合,使该结构的隔热夹芯板与内墙之间连接稳定,保证隔热夹芯板的安装稳定,避免隔热夹芯板与内墙脱离连接,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已有的建筑物墙体上敲击形成连接孔,与连接凸块进行连接,进一步方便在已有的建筑物墙体上增设保温机构,减少建筑物的耗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恒达兴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恒达兴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736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