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桩侧扰动降阻建筑物纠倾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73214.6 | 申请日: | 2018-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47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孙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5/00 | 分类号: | E02D3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敏玲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扰动 建筑物 纠倾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桩侧扰动降阻建筑物纠倾法,在发生倾斜的建筑物的地基沉降相对较小的区域的基桩边缘处正钻竖向孔,在竖向孔达到设定孔深后反转扩孔扰动桩侧;而后通过定向水射流增加扰动,进一步降低桩侧阻力,使桩顶荷载大部分作用在桩端,导致桩端下土层压缩或桩端刺入破坏,最终实现纠倾沉降;纠倾完成后,先进行定向水泥浆射流,恢复桩侧阻力;然后在竖向扩孔范围内旋转射流水泥浆,使扩孔范围形成复合地基,复合地基最后与桩顶筏板结合,最终形成筏板+原桩+水泥土复合桩组成的稳定桩基础,确保建筑物永久稳定。基桩外侧竖向孔数量和位置依据计算设计,不同基桩桩侧可钻取不同数量、不同孔深的竖向孔,但均不超过设计桩长或实际桩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桩侧扰动降阻建筑物纠倾法。
背景技术
建筑物纠倾系指建筑物由于地基、基础或建筑物本身的某种原因造成基础不均匀沉降,其上部结构偏离垂直位置而发生倾斜,当建筑物的倾斜程度超过国家有关规范要求、严重影响建筑物安全及正常使用时所采取的以期确保建筑物安全及恢复其正常使用功能的纠倾扶正、加固稳定的措施。
对采用浅基础的建筑物,纠倾的常用方法有:堆载加压纠倾法、掏土纠倾法、浸水纠倾法和掏土灌水法等。当建筑物采用桩基础时,纠倾方法要相对复杂得多,一般会采用顶升纠倾法、截桩纠倾法和桩端扰动纠倾法。顶升纠倾法是把临近建筑物基础顶面的主体结构截断后采用千斤顶将建筑物沉降大的一侧顶起,使其倾斜满足国家相关规范和建筑物使用要求,然后再将截断的竖向构件连接;该方法对主体结构有一定的破坏,且具有造价高、风险性大等缺点。截桩纠倾法是在沉降较小的一侧桩侧挖土,通过人工将桩顶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剔除使其桩顶承台和上部结构下沉,从而起到矫正建筑物倾斜的目的;该方法破坏了桩与承台的刚性连接,对建筑物抵抗水平荷载和抗震会产生不利影响。
桩端扰动纠倾法是在沉降量较小的一侧桩侧成孔至桩端下一定深度,通过高压摆喷扰动桩端持力层使其软化下沉,从而起到矫正建筑物倾斜的目的;由于实际工程中出现倾斜建筑物的基桩资料往往失真或缺失,所以难以准确把握基桩的实际长度和桩端的准确位置,因此桩端扰动往往无法精确实施;另外,当桩径较大或桩端土为粗粒土时,桩端扰动效果很差;当基桩承载力以桩侧摩擦力为主时,其纠倾所需工期长、纠倾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桩侧扰动降阻建筑物纠倾法,该方法适合于摩擦型桩基础的建筑物纠倾。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桩侧扰动降阻建筑物纠倾法,在发生倾斜的建筑物的地基沉降相对较小的区域的基桩边缘处正钻竖向孔,在竖向孔达到设定孔深后反转扩孔扰动桩侧;而后进一步通过定向射流扩大桩侧扰动区,降低桩侧阻力,使桩顶荷载大部分作用在桩端,迫使桩端土层压缩或桩端刺入土层而产生桩基沉降;沉降到位后向钻孔内压注水泥浆,恢复桩侧摩阻力使建筑物沉降稳定,从而完成建筑物纠倾。
进一步的,不同基桩桩侧可钻取不同数量、不同孔深的竖向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基桩外侧的竖向孔数量可选3~6个;多个竖向孔沿基桩的外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竖向孔的深度根据计算确定,但不超过基桩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竖向孔布设在基桩边缘,采用小型三脚架钻机成孔,竖向孔距离基桩边缘300-500mm,约为钻机最小作业空间;竖向正钻成孔的直径80~100mm,便于选择常用成孔钻头,竖向反钻成孔直径约为正钻成孔直径的3~5倍。
进一步的,同一桩基侧的扰动相对于桩基轴线对称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732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坑水平封底隔水试验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古建台基的修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