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烟加热器的租借方法、系统及租借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72743.4 | 申请日: | 2018-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49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叶国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比物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7/00 | 分类号: | A24F47/00;G07F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徐***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器 电子烟 终端 云端服务器 移动终端 烟民 身份识别号码 指令 吸烟者用品 戒烟工具 扫描电子 烟加热器 二手烟 二维码 发送 | ||
本发明属于吸烟者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烟加热器的租借方法、系统及租借终端,由于移动终端接收第一借入电子烟加热器的指令,然后接收电子烟加热器租借终端的身份识别号码,并向云端服务器发送第二借入电子烟加热器的指令,以由云端服务器控制电子烟加热器租借终端提供电子烟加热器,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扫描电子烟加热器上面显示的二维码即可以使用获得的电子烟加热器。因此使用户在外面时,可以随时自助地从电子烟加热器租借终端租借电子烟加热器,一方面方便了烟民使用电子烟加热器,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广无侵害的电子烟,为广大烟民提供了很好的戒烟工具,同时减少二手烟对社会的侵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吸烟者用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烟加热器的租借方法、系统及租借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传统香烟危害性认识的提高,控烟的呼声也日渐高涨,又加之近年来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电子香烟便应运而生,例如公开号为104146353B的专利“一种低温加热型电子烟加热器”,采用陶瓷加热环对烟芯加热,受热面积为圆柱面,在传热学上具备三种传热途径同时共存的传热方式,特别是采用陶瓷环加热可具备远红外的传热途径,因此该发明避免了现有加热器存在的受热面积小、加热效率低的缺点。另外,该发明采用天然植物纤维作为烟芯的基材,并吸附有烟草致香成份、茶多酚和尼古丁等,并采用复合有天然植物纤维的烟草纸质滤芯进行过滤, 含天然植物纤维的烟草纸质滤芯具有极强的吸附和过滤性能,将烟芯与烟草纸质滤芯进行复合,形成固态复合烟芯。固态复合烟芯避免了消费者对现有电子烟所含成份及安全可靠性的担忧和由于采用烟液或者烟油而造成的漏液现象以及在抽吸过程中将烟液吸入口腔的现象。
利用专门的电子烟加热器抽烟,没有烟灰掉落,没有二手烟烟味,且基本上没有烟味残留,让抽烟者满足口感的同时,避免传统香烟的有毒烟雾对人体带来的损害,利用电子烟加热器抽烟为广大烟民们提供了一种绝佳的戒烟工具。然而如果烟民们每人一只电子烟加热器,显然对资源是一种浪费,且电子烟加热器的使用率不高,一旦忘记携带电子烟加热器外出,对吸食电子烟的烟民来说无疑会产生很大的苦恼。
如果能够提供一种随借随还的电子烟加热器设备,给广大烟民“戒烟”提供一种很好的工具的同时,也方便了广大吸食电子烟的烟民,便于推广普及无二手烟侵害的电子烟,对广大烟民及整个社会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电子烟加热器的租借方法、系统及租借终端,旨在解决由于现有技术没有提供自助从电子烟加热器租借终端租借电子烟加热器的技术,因此无法方便烟民随借随取电子烟加热器的问题,同时便于普及低温加热电子烟的使用,为广大烟民提供一种有效的戒烟工具,减少二手烟对社会的侵害。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烟加热器的租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移动终端接收第一借入电子烟加热器的指令;
移动终端接收电子烟加热器租借终端的身份识别号码;
移动终端向云端服务器发送第二借入电子烟加热器的指令,所述第二借入电子烟加热器的指令携带了电子烟加热器租借终端的身份识别号码,云端服务器控制电子烟加热器租借终端向用户提供电子烟加热器,并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对第二借入电子烟加热器指令的处理结果;
移动终端接收云端服务器发送的处理结果;
移动终端提示处理结果;
移动终端通过扫描电子烟加热器显示的身份识别二维码的方式,获取电子烟加热器的身份识别号码;
移动终端向云端服务器发送电子烟加热器的身份识别号码,云端服务器将电子烟加热器的身份识别号码、租借终端的身份识别号码和移动终端的身份识别号码进行绑定处理后向移动终端发送租借成功的信息;
移动终端接收云端服务器发送的租借成功的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比物流有限公司,未经比比物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727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