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基材表面UV油墨的剥离联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70630.0 | 申请日: | 2018-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16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白林森;梁莲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恒利弘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3/08 | 分类号: | B08B3/08;B08B3/10;B08B3/14;B08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41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基材 表面 uv 油墨 剥离 联用 装置 | ||
1.一种金属基材表面UV油墨的剥离联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表面涂覆有UV油墨的金属基材从左至右依次通过上挂工位-清洗工位-油墨脱膜工位-洗涤工位-烘干工位-下挂工位,其中所述联用装置包括有固定支撑部件、移动部件、清洗槽、脱膜槽、洗涤槽、烘干槽、电脑控制终端、以及与清洗槽、脱膜槽、洗涤槽、烘干槽各自相匹配的夹持部件、过滤部件、循环部件,其中所述固定支撑部件包括有左立柱(1),右立柱(2),以及左立柱(1)和右立柱(2)之间的第一连接横柱(3)和第二连接横柱(4);所述移动部件包括在左立柱滑道(5)上的左立柱滑块(7),和右立柱滑道(6)上的右立柱滑块(8),以及第二连接横柱滑道(9)上的第二连接横柱滑块,所述第二连接横柱(4)通过左立柱滑块(7)和右立柱滑块(8)与左立柱(1)和右立柱(2)滑动连接,所述移动部件通过电脑控制终端控制带动槽盖(12)上下左右移动;所述油墨脱膜工位上包括有脱膜槽、夹持部件、过滤槽,其中脱膜槽包括有槽盖(12)和大槽(13),所述槽盖(12)顶部通过主连接杆(11)与第二连接横柱滑块(10)连接,所述槽盖(12)的底部固定连接夹持部件,所述大槽(13)通过连接口(24)与过滤部件相连,并通过多个支撑杆(30)加固;所述夹持部件包括有电动夹板(16),所述电动夹板(16)上部通过夹板连接杆(15)与槽盖(12)底部连接,所述电动夹板(16)下部通过电动夹连接杆(17)与多个电动夹(18)连接,电动夹(18)夹持金属基材(19),且所述电动夹(18)由电脑控制终端控制开合和关闭;所述过滤部件包括过滤槽(20),以及在过滤槽(20)中部固定的滤袋固定板(28)和滤袋(29),所述过滤槽(20)底部与循环部件连接;所述循环部件包括有连接管(26)、第一电动阀(33)、第二电动阀(34)、第三电动阀(35)和循环泵(36),所述连接管(26)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过滤槽(20)的下部和大槽(13)的上部;且所述第一电动阀(33),第二电动阀(34),第三电动阀(35)均与电脑控制终端电连接;
所述大槽(13)上端设置有向大槽(13)内输送脱漆液的进液口(21)和向大槽(13)内输送过滤后脱漆液的回液口(23),所述大槽(13)下端设置有用于向过滤槽(20)输送含有UV油墨脱漆液的连接口(24),所述进液口(21)、回液口(23)和连接口(24)上分别设置有进液口电动阀(31)、第三电动阀(35)和出液口电动阀(32);
其中油墨脱膜工位的大槽中使用的是脱漆剂,所述脱漆剂由复配主溶剂苯甲醇和N-甲基-2-吡咯烷酮、助溶剂丙酮、促进剂乙酸、乳化剂OP-10、缓蚀剂硫脲、杀菌剂异噻唑啉酮、余量为水和乙醇的混合液组成、所述脱漆剂的相对密度d=0.80~0.95g/mL,在脱漆剂中剥离溶胀的UV油墨漆膜能够沉于脱漆剂下方,易于分离;
所述金属基材表面UV油墨包括有复配光引发剂、复配水性预聚合物、水性单体、有机颜料、平流剂、表面活性剂、杀菌剂、有机溶剂和去离子水,所述UV油墨的常温储存稳定性≥1年,且所述UV油墨经辐射后,在金属基材表面形成UV固化膜,UV固化膜厚度为0.1~1 mm,所述UV固化膜在脱漆剂中发生溶胀时,溶胀后的UV固化膜密度在0.96~1.1g/cm3范围内;
所述清洗工位、油墨脱膜工位、洗涤工位的硬件配置一致,其中清洗工位的大槽中使用的清洗剂为脱脂清洗液,洗涤工位中大槽使用为洗涤剂;
所述洗涤剂包括Na2CO3 10~15g/L、Na2SiO3 10~12g/L、去离子水,洗涤温度为室温,且脱膜结束后,残留在金属表面的脱漆剂不会对洗涤剂的洗涤性能产生弱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基材表面UV油墨的剥离联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工位上设有与清洗工位、油墨脱膜工位和洗涤工位一样的大槽,通过循环风机(38)烘干大槽内部的金属基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基材表面UV油墨的剥离联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盖(12)的内边缘设置有弹性密封内衬(27),且在移动部件的带动下,槽盖(12)与大槽(13)无缝扣合,且在移动部件上的槽盖个数≤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恒利弘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恒利弘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7063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