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瓷材料合成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070398.0 | 申请日: | 2018-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279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 发明(设计)人: | 陈蔡峰;康培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习习 |
| 主分类号: | B28B17/02 | 分类号: | B28B17/02;B28B11/24;B28C3/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晨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2 | 代理人: | 宋仔娟 |
| 地址: | 233500 安徽省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材料 合成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材料合成设备,包括机架、三个以上的初级处理系统、位于初级处理系统下方的混合系统、位于混合系统一侧的烧结系统和二次烧结系统,位于混合系统前端的传送系统,所述初级处理系统、混合系统均通过机架固定;本发明的设备能够完成称重、风干除杂、破碎筛分、混合粉碎、烧结的陶瓷材料制备工序,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本发明的设备集各个制备工序于一体,是陶瓷材料制备的一体化设备,多道制备工序同时进行,自动化程度高,生产周期短,产量高,可用于陶瓷材料的批量生产。本发明的设备设置有多个破碎搅拌机构,可以使得原料被破碎研磨达到较低粒度,有利于提高烧结效果,得到品级较高的陶瓷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陶瓷靶的合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制备陶瓷材料的方法有溶胶-凝胶法、固相法和化学共沉淀法。固相法由于制备成本较低,周期较短,应用较广。但是,由于利用固相法制备陶瓷材料时没有专门的粉碎搅拌装置,大多采用手工研磨成粉,使得烧结制备得到的陶瓷材料颗粒度较大,质量较差。现有的装置都上采用人工称量后混合破碎,称量精度差且原料未经破碎就混合在一起研磨,破碎效果差,耗时耗力。此外,现有的陶瓷材料制备装置没有一体化的破碎、混合、烧结系统,需要利用不同的装置完成各项不同的操作工序,过程繁杂,不利用控制成品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陶瓷材料合成设备。
其技术方案为:
一种陶瓷材料合成设备,包括机架、三个以上的初级处理系统、位于初级处理系统下方的混合系统、位于混合系统一侧的烧结系统和二次烧结系统,位于混合系统前端的传送系统,所述初级处理系统、混合系统均通过机架固定;
所述初级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称重机构、风干机构、破碎筛分机构;
称重机构包括进料斗、称重管道、第一开合门、压强感应器、第二开合门;所述进料斗下端与称重管道连接,称重管道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开合门和第二开合门,压强感应器设置在称重管道下部;
风干机构包括锥形斗、前处理管道、出风槽口、斜板组、进风孔、风扇、加热棒、电源包;所述锥形斗下端与前处理管道连接,前处理管道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出风槽口和进风孔,进风孔外侧对应设置有风扇,风扇外侧设有加热棒,前处理管道内交错设置有多个斜板组,风扇、加热棒均与设置在前处理管道一侧的电源包连接;
破碎筛分机构包括粉碎管道、转轴一、倒刺一、转机一,筛分槽、凸缘、挡板组、筛分孔、转机二、转轴二、倒刺二;粉碎管道上下两端分别与前处理管道和筛分槽连接,粉碎管道内设置有多个转轴一,转轴一上均匀设置有倒刺一,转轴一一端与设置在粉碎管道一侧的转机一连接,筛分槽内壁设置有凸缘,筛分槽底部部分区域设置有筛分孔,筛分孔区域边缘设置有挡板组,转机二设置在筛分槽一侧并与位于筛分槽内部的转轴二连接,转轴二上均匀设置有多排倒刺二;
所述混合系统包括收集斗一、破碎机构、收集斗二、振动机构,所述收集斗一位于筛分槽下方,收集斗一下端依次与破碎机构、收集斗二连接,所述振动机构设置在收集斗二正下方;破碎机构包括第一绞碎管道、电源箱、第一绞龙刀、第二绞碎管道、管道、第二绞龙刀、串联机框;所述第一绞碎管道内设置有第一绞龙刀,第一绞龙刀与设置在第一绞碎管道外侧的电源箱连接,第一绞碎管道下端连接有第二绞碎管道,第二绞碎管道外两侧设置对称设置有多排管道,管道内设置有第二绞龙刀且第二绞龙刀贯穿第二绞碎管道内部,管道一端设置在串联机框上,串联机框固定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振动机构包括震动槽、震荡机;所述震动槽位于收集斗二正下方,震荡机设置在震动槽底部;
所述传送系统包括坩埚、机械钳、升降机、滑块、轨道架;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轨道架上,升降机一端设置在滑块上,升降机另一端与机械钳连接,机械钳用于夹取坩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习习,未经孙习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703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