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分型维数的共轭曲面接触线分布定量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69139.6 | 申请日: | 2018-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8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孙维方;向家伟;周余庆;钟永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苍南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8 | 代理人: | 陈加利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线 定量评价 点群 正方形网格 共轭曲面 边长 网格 分型 维数 迭代优化算法 回归方程 目标区域 序列线性 直线斜率 重新计算 计算点 群目标 占据 二维 共轭 两组 相等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方法一种基于分型维数的共轭曲面接触线分布定量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接触线离散为二维点群;S2:通过正方形网格将目标区域划分成若干个边长相等的单元,并计算点群目标所占据的网格数N(w);S3:改变正方形网格边长w的大小,重新计算点群目标所占据的网格数N(w);S4:通过建立两组序列线性回归方程并计算其直线斜率。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分维值对接触线点群的分布情况进行定量评价,有利于进行共轭曲面的迭代优化算法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啮合曲面优化设计方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分型维数的共轭曲面接触线分布定量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生成面运动时不同时刻不同位置构成曲面簇,这个曲面簇的特征线即为生成面与蜗杆齿面的接触线,对啮合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接触线分布情况难以直接进行定量评价,限制了接触线分布在优化算法中的应用。
国内外学者对于接触线接触点的变化及其对啮合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诸多研究。Gang Ye对于蜗杆副接触点和接触线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将诱导法曲率的极值作为一种评价蜗杆副性能的参数。Xiaoqiao Deng对接触曲线、齿廓、根切、润滑角、诱导法曲率和自转角等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种无侧隙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的最优设计。然而接触线分布情况难以直接进行定量评价和数学描述。
分维分形理论是一种对于物体自有分形维数进行分析的方法,其分维值能够有效的对点群的分布情况进行定量评价,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被成功应用于多种领域中。
针对于接触线分布情况难以找到合适的数学描述直接进行定量评价的问题,本发明方法提出利用分型维数的方法对其进行分布情况的数学描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分型维数的、能够对点群分布情况进行定量的共轭曲面接触线评价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基于分型维数的共轭曲面接触线分布定量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共轭曲面接触线离散为二维点群,其算法为:
Pi=((x0+iΔx),k(x0+iΔx)+b)
其中,Pi为直线离散后的二维点群,k为直线斜率,x0为定义域起始数值,i为离散点序号,Δx为离散化步距,b为直线截距;
步骤2,通过正方形网格将目标区域划分成若干个边长相等的单元,并计算点群目标所占据的网格数N(w),其算法为:
其中,Num为点群目标所占据的网格数N(w),N(x,y)为行为x、列为y的单元网格;
步骤3,改变正方形网格边长w的大小,重新计算点群目标所占据的网格数N(w);
步骤4,通过建立两组序列线性回归方程(log(w),log(N(w)))并计算其直线斜率,则直线斜率即为其分维值,其算法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分维值对接触线点群的分布情况进行定量评价,有利于进行共轭曲面的迭代优化算法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流程图;
图2为平面二次包络蜗杆接触线离散化示意图;
图3为计盒法计算分型维数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苍南研究院,未经温州大学苍南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691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