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酒及其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69074.5 | 申请日: | 2018-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15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袁礼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遂昌惠民生态土特产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C12G3/02 | 分类号: | C12G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张健 |
地址: | 323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酒 茶叶 取酒器 白糖 酵母 配方 密封容器口 重量百分比 放入容器 重量份数 晾干 塑料膜 专用的 取酒 煮熟 三位一体 发酵 氧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酒,其配方包括重量份数为80‑120份的茶叶、20‑30份的白糖、0.3‑0.8份的酵母、300‑400份的水。一种茶酒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a茶叶晾干煮熟后,将茶叶、白糖、酵母和水按重量百分比放入容器中搅拌均匀,发酵;b用塑料膜密封容器口,前7天每天搅拌1次,接下来每天早晚各搅拌1次,通氧气一次,一个月形成酒后就用专用的取酒器取酒。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从配方、工艺、取酒器三位一体的角度,提高茶酒的口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酒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茶酒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酿酒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含一定浓度酒精饮料的过程,酿酒原料与酿酒容器,是谷物酿酒的两个先决条件,据考古出土距今五千多年的酿酒器具表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夏禹时代存在酿酒这一行业,而酿酒之起源还在此之前,远古时人们可能先接触到某些天然发酵的酒,然后加以仿制,酿酒原料不同,所用微生物及酿造过程也不一样,酒曲酿酒是中国酿酒的精华所在。
茶酒在近年来也有一些人在研究,但是口感不好。而口感一般受配方、工艺、取酒器等方面的因素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酒及其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口感不好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酒,其特征在于,其配方包括重量份数为80-120份的茶叶、20-30份的白糖、0.3-0.8份的酵母、300-400份的水。
一种茶酒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茶叶晾干煮熟后,将茶叶、白糖、酵母和水按重量百分比放入容器中搅拌均匀,发酵;
b用塑料膜密封容器口,前7天每天搅拌1次,接下来每天早晚各搅拌1次,通氧气一次,一个月形成酒后就用专用的取酒器取酒。
工艺用专用取酒器包括避光箱和密封圈,所述避光箱的内部底面中端固定连接有酿酒罐,且酿酒罐的外壁上安装有旋钮,所述酿酒罐的左外壁中下端通过贯穿固定连接有进酒管,且进酒管的上端设置有加压罐,所述加压罐上固定连接有控制杆,且加压罐的上端通过贯穿固定连接有出酒管,所述出酒管的内壁中设置有螺纹接口,且出酒管上安装有阀门,所述出酒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取酒罐,所述加压罐的内上壁中端安装有伸缩压柱,且伸缩压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折叠腔板,所述密封圈通过内嵌安装于加压罐的底面内,所述酿酒罐的内壁上设置有卡槽,且卡槽通过卡合连接有卡块,所述酿酒罐的内部安装有滚筒,且滚筒的内部设置有搅动横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从配方、工艺、取酒器三位一体的角度,提高茶酒的口感。
本发明喝了也比较顺口,对喉咙没有任何刺激,更不会头痛,这也是一般茶酒所不具备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工艺用专用取酒器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明工艺用专用取酒器加压罐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发明工艺用专用取酒器加压罐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避光箱;2、酿酒罐;3、旋钮;4、进酒管;5、加压罐;6、控制杆;7、螺纹接口;8、出酒管;9、阀门;10、取酒罐;11、伸缩压柱;12、折叠腔板;13、密封圈;14、卡槽;15、卡块;16、滚筒;17、搅动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遂昌惠民生态土特产专业合作社,未经遂昌惠民生态土特产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690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