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部充气气体致裂管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68937.7 | 申请日: | 2018-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94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方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莹 |
主分类号: | E21C37/14 | 分类号: | E21C3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4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部 充气 气体 致裂管 | ||
本发明适用于岩石膨胀致裂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内部充气气体致裂管,包括:储液管、单向阀组件;所述储液管内具有封闭的气体收容空间,所述储液管的上端设有连通所述气体收容空间和外部空间的充气孔;所述单向充气组件包括单向阀体和与所述单向阀体相连的充气管;所述单向阀体设于所述气体收容空间内,所述充气管的一端穿过所述充气孔后与所述单向阀体固定相连。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内部充气气体致裂管利用单向阀内置于储液管的结构,实现孔内充气和自动封装。避免了繁琐的封装工艺,因此也避免了封装时的不安全因素。保证了充装作业安全,提高了致裂管的充装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岩石膨胀致裂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部充气气体致裂管。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致裂设备是利用液态二氧化碳受热气化膨胀,然后快速释放高压气体来达到破断岩石或落煤的目的。由于其具有膨胀能力可控,威力大,不产生冲击波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城改、城建以及矿产开采等领域。相关技术中涉及一种能实现孔内充气的气体致裂管,其包括膨胀管和充气头,气体致裂管中的充气头封装于膨胀管的开口处,利用外部充装设备与充气端连接,充装设备经充气管向膨胀管内充装高压气,充装完毕后,再断开外部充装设备,将充气端夹扁,避免漏气,完成封装。即,相关技术中采用将充气端夹扁的方式实现膨胀管充气后的封装。该方式增加了封装工序,延长的气体充装的时间;且利用该方式可能出现漏气的现象,影响封装的成功率。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内部充气气体致裂管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部充气气体致裂管,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内部充气气体致裂管,包括:储液管、单向阀组件;所述储液管内具有封闭的气体收容空间,所述储液管的上端设有连通所述气体收容空间和外部空间的充气孔;所述单向充气组件包括单向阀体和与所述单向阀体相连的充气管;所述单向阀体设于所述气体收容空间内,所述充气管的一端穿过所述充气孔后与所述单向阀体固定相连。
优选的,所述储液管的整体为圆柱形,所述储液管包括:共同围成所述气体收容空间的储液管主体,和设于所述储液管主体内且分别位于两端的底封件和顶封件,所述储液管主体与所述底封件之间密封且固定相连;所述储液管主体与所述顶封件之间密封且固定相连;所述充气孔贯穿所述顶封件。
优选的,所述储液管主体为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状;所述底封件包括:圆形板状的底封件一,和由所述底封件一的侧壁延伸而成的圆环状的底封件二,所述底封件二与所述储液管主体的内壁固定相连,且所述底封件一的远离所述单向阀体的一端与所述储液管主体的下端平齐设置;所述顶封件包括:圆形板状的顶封件一,和由所述顶封件一的侧壁延伸而成的圆环状的顶封件二,所述顶封件二与所述储液管主体的内壁固定相连,且所述顶封件一的远离所述单向阀体的一端与所述储液管主体的上端平齐设置。
优选的,所述内部充气气体致裂管还包括引线和点火器,所述点火器设于所述气体收容空间内,所述引线的一端与所述点火器相连,所述引线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储液管的上端并伸出所述储液管外。
优选的,所述引线的外壁与所述储液管之间密封且固定相连。
优选的,所述引线包括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所述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间隔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单向阀组件的相对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底封件一和所述底封件二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顶封件一和所述顶封件二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莹,未经方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689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