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柴油发动机多功能正时齿轮室双循环冷却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067883.2 | 申请日: | 2018-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95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 发明(设计)人: | 齐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谊立舜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P3/12 | 分类号: | F01P3/12;F01P1/06;F01P5/02;F01P5/10;F02F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 地址: | 441000 湖北省襄阳市高新区西经五***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发动机 多功能 正时 齿轮 双循环 冷却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柴油发动机多功能正时齿轮室双循环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本体,发动机本体一侧固定设有正时齿轮室,正时齿轮室包括正时齿轮壳体和正时齿轮壳盖,正时齿轮壳盖通过螺钉固定在正时齿轮壳体远离发动机本体的一侧上,正时齿轮壳体内部固定设有多个相互啮合的齿轮,所述正时齿轮壳体侧壁内部缠绕固定设有第二导水管。本发明能够对发动机一侧的正时齿轮室起到冷却降温,一是不会额外的增加发动机周围的温度,二是还能够对正时齿轮室内的齿轮起到保护作用,延长齿轮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柴油发动机多功能正时齿轮室双循环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发动机(Engine)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如内燃机、外燃机(斯特林发动机、蒸汽机等)、电动机等。如内燃机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动机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如:航空发动机)。发动机最早诞生在英国,所以,发动机的概念也源于英语,它的本义是指那种“产生动力的机械装置”。
其中水冷发电机的气缸周围和气缸盖中都加工有冷却水套,冷却水在水套内不断循环,带走部分热量,进而对气缸和气缸盖起冷却作用,但是在发动机本体一侧的正时齿轮室中,由于各个齿轮间的相互咬合摩擦也会产生热量,这无疑会增加发动机本体周围的热量,因此需要一种柴油发动机多功能正时齿轮室双循环冷却系统来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柴油发动机多功能正时齿轮室双循环冷却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柴油发动机多功能正时齿轮室双循环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本体,发动机本体一侧固定设有正时齿轮室,正时齿轮室包括正时齿轮壳体和正时齿轮壳盖,正时齿轮壳盖通过螺钉固定在正时齿轮壳体远离发动机本体的一侧上,正时齿轮壳体内部固定设有多个相互啮合的齿轮,所述正时齿轮壳体侧壁内部缠绕固定设有第二导水管,所述第二导水管的一端上固定且连通设有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远离第二导水管的一端固定且连通在发动机本体上的冷却管道上,所述第二导水管的另一端上固定且连通设有第三导水管,所述第三导水管远离第二导水管的一端上固定且连通设有“N”字形的第一导水管,所述正时齿轮壳体上固定有冷却箱,所述第一导水管固定在冷却箱内部,所述冷却箱和正时齿轮壳体之间设置有导气管,所述冷却箱内部和正时齿轮壳体内部通过导气管相连通,所述冷却箱的侧壁上固定设有制冷装置,所述第一导水管远离第三导水管的一端上固定且连通设有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远离第一导水管的一端贯穿冷却箱侧壁并延伸至冷却箱外部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固定在发动机本体上,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上固定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固定且连通在发动机本体上的冷却管道上,所述正时齿轮壳盖远离正时齿轮壳体的侧面底端固定设有气泵,所述气泵的进气口上固定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远离气泵的一端贯穿正时齿轮壳盖并延伸至正时齿轮壳体内部,所述气泵的出气口上固定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远离气泵的一端贯穿冷却箱侧壁并延伸至冷却箱内部。
优选的,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多个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冷却箱远离发动机本体的侧壁上等距开设有孔洞,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固定安装在孔洞中。
优选的,所述冷却箱远离发动机本体的侧面上固定设有管道,所述管道中安装有排风扇,所述排风扇能够将多个半导体制冷片散发的热量排到管道外部的空气中。
优选的,所述第二导水管为铝制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谊立舜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谊立舜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678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