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输入多输出通讯质量量测及储存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67320.3 | 申请日: | 2018-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2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黄正光;何松林;简郅融;陈建旻;邱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00 | 分类号: | H04B17/00;H04B17/391;H04W24/06;H04B7/04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先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8 | 代理人: | 张觐;赵志显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入 输出 通讯 质量 储存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输入多输出通讯质量量测及储存系统,配合电波暗室运作,并包含多个感测天线、通讯装置、多输入多输出讯号分析仪,及运算储存装置。通讯装置包括多个待测天线。多输入多输出讯号分析仪根据选择到的通讯系统及电磁波传播信道模型去提供在感测天线及待测天线之间收发的射频侦测讯号,且计算通讯质量参数。运算储存装置预先储存每一个感测天线的辐射场型及任两个感测天线之间的隔离度,以及储存通讯质量参数。借此,将天线在被动式量测的辐射场型、两天线之间的隔离度、不同环境时的质量评估参数,多天线间的切换组合这些有益于后端数字讯号处理算法开发的数据去整合在同一个设备的数据库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量测系统,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于多重路径环境下的多输入多输出通讯质量量测及储存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通讯技术的发展,新的通讯协议与讯号调变方式不断地推陈出新,好让使用者能体验更快速更稳定的数据传输应用,因此,在这样的趋势下多输入多输出的天线系统被迫切的需要,然而,多输入多输出的天线系统存在着多重路径的概念,有些多重路径可以提高天线的信道容量,但有些却是会造成系统干扰,这也意味着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会较高,此外,传统的天线量测方式是在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间都只考虑直线(line-of-sight)传播的理想状况,并没有考虑实际应用的环境事实上存在许多如大楼或墙壁之类会将电波反射的物体,发射天线辐射出的电磁波通常会经过多个不同的方向和路径到达接收天线。
这种传统技术的缺点在于∶没有量测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在各种不同的通讯环境(例如不同的讯号入射角度,距离,时间延迟)时的通讯质量,且没有将天线在被动式量测的辐射场型、两两天线之间的隔离度、不同环境时的质量评估参数,多天线间的切换组合这些有益于后端数字讯号处理算法开发的数据去整合在一个设备的数据库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多输入多输出通讯质量量测及储存系统,可以解决传统技术的缺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多输入多输出通讯质量量测及储存系统,用于配合电波暗室运作,包括多个感测天线、通讯设备、多输入多输出讯号分析仪,及运算储存设备。
感测天线设置在电波暗室中的不同位置。
通讯设备包括多个待测天线及电连接待测天线的天线控制模块,天线控制模块受控制去选择待测天线中的一个或多个去对应感测天线收发电磁波。
多输入多输出讯号分析仪,包括以软件仿真多种通讯系统及仿真多种电磁波传播信道模型的功能,多输入多输出讯号分析仪电连接感测天线及通讯设备的天线控制模块以作为收发设备,且根据所收到的通讯控制讯号去选择通讯系统的其中一者以及电磁波传播信道模型的其中一者以决定多个分别提供给感测天线及待测天线之间收发的射频侦测讯号的类型,且计算射频侦测讯号仿真多重路径传播后对应得到的通讯质量参数。
运算储存设备预先储存每一感测天线的辐射场型及任两个感测天线者之间的隔离度,及电连接多输入多输出讯号分析仪以接收并储存通讯质量参数。
优选地,运算储存设备还预先储存每一待测天线的辐射场型及任两个待测天线之间的隔离度。
优选地,通讯质量参数是吞吐量、信道增益、接收讯号强度指示、信道状态信息、信道容量及位误码率的其中任一者。
优选地,本发明多输入多输出通讯质量量测及储存系统更包括一用以供该通讯设备放置的旋转台,且该运算储存设备更电连接该旋转台并控制该旋转台转动,且该运算储存设备更储存该旋转台转动后的多个不同的角度值,及储存该旋转台处于该角度值时多输入多输出讯号分析仪所得到的通讯质量参数。
优选地,该通讯设备的天线控制模块电连接于待测天线及多输入多输出讯号分析仪之间,且天线控制模块受运算储存设备控制进而使得每一个待测天线与多输入多输出讯号分析仪在导通与不导通之间切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川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673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