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网络的监控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066969.3 | 申请日: | 2018-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40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 发明(设计)人: | 何海波;蔡丽华;程惠涛;张延华;陈素贞;叶继宏;庄丽晖;许民全;陈丽娟;林伟彬;苏锦青;上官霞;陈宏;李毅靖;邓裕东;谢国荣;郑钟;刘建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3/00 | 分类号: | B60L5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锺维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9 | 代理人: | 赵中璋 |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充电 网络 监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网络的监控方法,通过记录电动汽车在充电网络中各个充电站之间的等待和转移等行为,对存在充电放弃现象的充电站添加第一状态标记和第二状态标记,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到各个充电站的充电桩是否充足或者是否处于异常状态,可用于及时排除妨碍正常充电的异常和障碍以及提高充电网络的运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网络的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大规模的推广使用,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在城乡供电系统中的重要性也在逐渐增加。电动汽车充电网络通常包括分散布置在供电区域中的多个充电站,每个充电站中设有一个或多个充电桩,充电桩外形如停车计时秒表。一般一个充电桩可同时为两辆汽车充电,从没电到充满的充电时间大致为2至8小时,能实现计时、计电度、计金额充电。充电桩可分为直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和交直流一体充电桩等。
目前对电动汽车充电网络中各个充电站的充电桩通常只是记录其使用频次、使用时间、充电时长等。在一些充电站中,还设有诸如视频识别系统或RFID识别系统等识别电动汽车身份的系统以识别前来充电的电动汽车。尽管通过使用频次、使用时间、充电时长等可以大致估计充电站在不同时段的繁忙程度,并据此判断该充电站中充电桩是否充足,但不能确定想要充电但因充电桩出现未上报故障、无空闲充电桩或空闲充电桩无法接近等情形而导致放弃充电,这在设于小区停车场或公共停车场中的无人值守的充电站尤其突出,其中经常发生例如车辆充完电后未能及时移走,车辆不规范停放,杂物堵塞通道等妨碍正常充电的异常,使得需要充电的车辆无法接近充电桩,而不得不放弃充电。
因此仍然需要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网络的监控方法以便准确、方便、快捷地监控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及时排除妨碍正常充电的异常和障碍,并为增减充电桩和充电站提供依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网络的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记录充电网络中N个充电站{S1,...,SN}的充电信息向量集合其中第i个充电站的充电信息向量sIDi为第i个充电站的ID,sADi为第i个充电站的地址,Mi为到第i个充电站的电动汽车的数量,其中到第i个充电站的第j台电动汽车的充电信息向量emIDij为第j台电动汽车的ID,inTij为第j台电动汽车进入第i个充电站的时间,outTij为第j台电动汽车离开第i个充电站的时间,chsTij为第j台电动汽车在第i个充电站中开始充电的时间;
步骤S200,从充电信息向量集合sCI0中提取的{emIDi1,...,emIDiMi},i为1至N;若存在符合以下条件的emIDij,其中0<(outTij-inTij)≤sTi且未记录到chsTij的值,j为1至Mi,sTi为第i个充电站的第一时间阈值,同时存在emIDij∩{emIDk1,...,emIDkMk}=emIDkl,0<(inTkl-outTij)≤sTik且记录到chsTkl的值,k为1至N且不等于i,l为1至Mk,Mk为到第k个充电站的电动汽车的数量,sTik为第i个充电站到第k个充电站的第二时间阈值,则在inTij至outTij时段中为第i个充电站添加第一状态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669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