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沟渠护坡植物复合群落的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66883.0 | 申请日: | 2018-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4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付为国;张进权;刘永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沟渠 构建 麦冬 护坡植物 景观美化 酢浆草 复合 护坡 红花 环境保护技术 生态拦截沟渠 互补效果 经济效应 农田污水 污水净化 资源环境 氮磷 年际 区带 平行 水位 栽种 河道 排污 净化 植被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沟渠护坡植物复合群落的构建方法,涉及资源环境保护技术领域。主要用以提高生态沟渠的污水净化和景观美化功能,属资源环境与保护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农田污水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的排污水位年际变化情况,选择适宜的生态沟渠,对护坡按平行于河道的方向自下而上划分出三个区带,并分别单一地栽种虉草、麦冬和红花酢浆草,从而在生态沟渠护坡上构建红花酢浆草‑麦冬‑虉草复合群落。采用本发明的生态沟渠既可与常规植被下的生态沟渠形成良好的周年净化互补效果,又可明显提高生态沟渠的景观美化效果和经济效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资源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红花酢浆草、麦冬和虉草三种植物构建生态沟渠护坡植物复合群落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生态沟渠是由农田排水沟渠及其基底和护坡上生长的植物组成的农田污水处理工程,现已被视为进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其对农田排放污染氮磷的去除率通常可分别达到60%和64%以上。其中,作为生态沟渠主要组成的植被,主要通过根系的吸收和根际微生物的降解在氮、磷拦截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构建生态沟渠护坡的常用植物主要有芦苇、香蒲、水生美人蕉、再力花和灯心草等,当其中的几种植物构成生态沟渠护坡的植物群落时,沟渠均表现出较强的氮磷去除能力。但这些植物的生长季多为春夏,而秋冬季节多处于休眠状态,致使秋冬季节植物不仅去污能力降低,而且大量几无刈割价值的枯落物还可导致二次污染,因而,沟渠的周年高效去污难以保证。同时,沟渠的景观效果较差。
红花酢浆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耐旱能力强,覆盖地面迅速,故可抑制周边杂草生长。因植株低矮、整齐,花多叶繁,花期长,为3-12月份,花色艳等优点,现常作为城市景观绿植之用。易于栽植,3-4月份虽为适宜移栽期,但除炎热夏季外全年均易移栽成活。
麦冬是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喜湿润环境,耐短期水淹,植株低矮,花色为白色或淡紫色,花期为5-8月。与红花酢浆草类似,3-4月份虽为适宜移栽期,但除炎热夏季外全年均易移栽成活。
虉草是一种多年生冷季型湿生耐淹禾草,一年中除酷暑和严冬季节生长趋缓外,其他季节均可旺盛生长,株高可达到1.5-1.6米,因极富营养价值一年中可作为牧草多次刈割。另因其去污能力强,常又被用作人工湿地植物进行污水处理。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选用红花酢浆草、麦冬和虉草构建生态沟渠护坡复合植物群落,即可确保沟渠具有较高的周年高效去污效果,又可提供沟渠的景观美化效果,从而克服现有某些生态沟渠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一种生态沟渠护坡植物复合群落的构建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1)选择适宜的生态沟渠
选择坡度角为45-70°、坡长>1.5m、年水位落差区域的坡长占据总坡长的2/5-3/5的生态沟渠。
(2)边坡整理和区带划分
清除护坡杂草后将边坡坡面整平,再按平行于沟渠水流的方向自下而上将护坡划分为下、中、上三个区带,其中,下部区带的上缘为年水位最高线,下缘为坡底。中、上部区带带宽酌情安排。中、上部区带宽度比通常为2:1。
(3)植被配置
从坡底至坡顶的下、中、上三个区带内分别单一地栽植虉草、麦冬和红花酢浆草,构建生态沟渠护坡红花酢浆草-麦冬-虉草复合群落。
(4)不同植物的栽种和管理
①下部区带虉草的栽种和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668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