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合风幕的转炉二次烟气捕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65807.8 | 申请日: | 2018-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26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荣俊豪;黄艳秋;王怡;李满堂;姜闯;曹智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C5/40 | 分类号: | C21C5/4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尘罩 前挡板 烟气捕集装置 转炉 出风口 后挡板 风幕 污染物 圆弧状分布 捕集烟气 地面设置 顶端连接 平行设置 上升烟气 射流场 捕集 倒罐 风管 卷吸 排风 射流 罩口 垂直 拦截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风幕的转炉二次烟气捕集装置,包括位于转炉和倒罐上方的集尘罩、在所述集尘罩上分布的多个出风口以及风管,所述的集尘罩包括垂直于地面设置的前挡板以及与前挡板平行设置的后挡板,在所述前挡板与后挡板的顶端连接有顶板,多个所述的出风口在所述的集尘罩的前挡板上呈圆弧状分布;本发明提供的二次烟气捕集装置利用射流场拦截污染物,卷吸污染物的射流后与上升烟气和排风三者作用,形成一个捕集涡,提高了罩口边缘捕集烟气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炉二次烟气捕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结合风幕的转炉二次烟气捕集装置。
背景技术
转炉炼钢是以铁水、废钢、铁合金为主要原料,不借助外加能源,靠铁液本身的物理热和铁液组分间的化学反应产生热量而在转炉中完成炼钢过程。但是,转炉在进铁水、冶炼、出钢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烟尘,如果不加收集直接排放将恶化环境并造成污染。原有转炉二次烟气捕集装置有排风量大,污染物难以控制,对于转炉产生的大量高温颗粒物捕集效果不佳,导致厂房内污染物弥漫最终排放到环境中。通过现场调研与测试发现,大量的烟气从罩口边缘逃逸,如何减少排风罩口边缘烟气逃逸量是减少提高捕集效率的关键。本设计就是改进原有的二次烟气捕集装置,减少烟尘和有害气体排放至环境中,提高污染物的捕集效率,同时降低捕集的能耗,达到高效捕集的目的。
目前关于转炉二次烟气的捕集装置的策略分为以下三类:
①在罩口增加铁质挡板或帘子,用来阻挡倾倒时烟气扩散到环境中。这样做在前期有比较不错的效果,但是高温烟气和颗粒物长期作用下,挡板和帘子失去作用,不能长期有效的控制烟尘扩散。
②扩大罩口的横截面积。可以在倾倒过程,捕集大量烟气。但是在这种罩子下,达到原系统相同的罩口风速下,会成倍的增加风机的能耗,同时吸入大量野风并不节能。
③使用三次或更多次数捕集。这种捕集方式可以减少污染物扩散到外环境中,但是控制厂房内部环境不佳,此外大量污染物与室内空气搅混,增加后处理难度,吸入大量野风并不节能。
综上,现有的转炉二次烟气的捕集装置的捕集效率低和降低捕集能耗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合风幕的转炉二次烟气捕集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转炉二次烟气的捕集装置的捕集效率低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结合风幕的转炉二次烟气捕集装置,包括位于转炉和倒罐上方的集尘罩,所述的集尘罩包括前挡板和顶板,在所述集尘罩的前挡板上分布有多个出风口,所述的集尘罩两端分别连接有两段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尘罩还包括与所述前挡板平行设置的后挡板,所述前挡板、顶板和后挡板顺次连接形成一个下方具有开口的中空槽体;
在所述集尘罩的中空槽体的内部设置有送风夹层以及排风夹层,所述的送风夹层以及排风夹层均沿着所述集尘罩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的开口位于所述排风夹层的下方;
所述的出风口与所述的送风夹层连通,多个所述的出风口在所述的集尘罩的前挡板上呈圆弧状分布;
所述的风管包括送风管以及排风管,所述的送风管与所述的送风夹层连通,所述的排风管与所述的排风夹层连通;
所述的转炉二次烟气捕集装置还包括高压送风机构和排风机构,所述的高压送风机构与所述的送风管连通,所述的排风机构与所述的排风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多个出风口在所述的前挡板上呈圆弧状分布时,所述的圆弧为半径为8.6米的圆上,圆心角为60度时所对的圆弧,且圆心位于集尘罩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的集尘罩的前挡板上开设有弧形开口,所述的弧形开口的形状与出风口在前挡板上的分布形状相同,所述的出风口分布在所述的前挡板的弧形开口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658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