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矿床三维地质储量估算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065804.4 | 申请日: | 2018-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5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 发明(设计)人: | 周永章;高乐;张彦龙;王若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T17/05 | 分类号: | G06T17/05 |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李鹏 |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矿体 估算 矿床 地质储量 模型统计 块体 三维 空间分布规律 矿产资源储量 三维地质建模 地形地质图 变化特征 成矿预测 地表模型 断裂模型 理论研究 实体模型 应用地质 钻孔数据 勘探线 径口 地层 储量 地质 品位 清晰 加深 应用 分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床三维地质储量估算方法,本发明在现代成矿预测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地形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钻孔数据等资料,运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建立了径口矿段的地表模型、断裂模型、地层实体模型、矿体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应用地质块段法和块体模型统计法进行了矿体的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并将两种储量估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块体模型统计法比地质块段法应用范围更广,效果更精准,可以清晰表达矿体品位值变化特征,进而加深对矿体、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的认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在三维可视化环境下矿体储量的高精度计算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地表矿产、浅部矿产资源的日益减少,深部矿与隐伏矿逐渐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勘查对象。现有采用多重分形矿产资源预测理论对多个金属成矿区进行资源勘查与评价,然而随着电子计算机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分析方法已经满足不了现有的地表矿产的分析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矿床三维地质储量估算方法。
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矿床三维地质储量估算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在三维地质建模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空白矿块模型,矿块模型由一系列尺寸相同的小长方体单元块组成,利用单元块近似地表达矿体,每一个单元块都具有相应的属性来表示矿体内部某一位置的品位值,这些单元块彼此之间属性的不同即代表了矿体内部品位变化规律,采用距离反比加权法进行块体插值,插值的距离根据搜索椭球体的半径来确定,通过搜索椭球体的半径确定参与插值运算的块体单元的个数,根据区内钻孔与勘探线间距等实际情况,插值一次后,查看块体模型中插值情况,再依次进行第2、3、4次搜索插值,插值半径依次,通过设置不同的颜色来代表矿石品位的不同范围,最终得到矿段内矿体块体模型。
本发明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块体模型统计法在计算矿体储量时,要比传统的地质块段法更为准确合理,采用现代的块体模型统计法优势在于利用矿块模型结合三维地质模型的可视化功能,可以表达矿体局部的品位值变化规律,进而加深对矿体、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的认识。同时运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可靠性高,可视化效果好,将传统的二维地质拓展到三维空间进行定位与定量化,有助于分析矿区地质构造特点与矿床成因,是现代寻找矿床的一种有效手段,本研究可以推广至其他矿山。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块体模型统计法储量估算:在三维地质建模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空白矿块模型,矿块模型由一系列尺寸相同的小长方体单元块组成,利用单元块近似地表达矿体,每一个单元块都具有相应的属性来表示矿体内部某一位置的品位值,单元块彼此之间属性的不同即代表了矿体内部品位变化规律,采用距离反比加权法进行块体插值,插值的距离根据搜索椭球体的半径来确定,通过搜索椭球体的半径确定参与插值运算的块体单元的个数,根据区内钻孔与勘探线间距等实际情况,插值一次后,查看块体模型中插值情况,再依次进行第2、3、4次搜索插值,插值半径依次,通过设置不同的颜色来代表矿石品位的不同范围,最终得到矿段内矿体块体模型。
传统的地质块段法是金属矿产储量估算中常用的方法,适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泛。该方法的计算原理是将矿体按照水平或者垂直方向投影到一个平面上,当矿体倾角较大时适合采用垂直投影,当矿体倾角较平缓时适合采用水平投影。在投影面上根据矿石的不同储量级别、不同工业类型等地质特征将一个矿体分为若干厚度不等的块段,依次用算数平均法计算出每个块段的储量。它具有算术平均法的优点,同时有效地克服了算术平均法不能划分地质块段的缺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658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