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线团的定长度放线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064248.9 | 申请日: | 2018-09-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191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杨贺然;汤伟江;邵卫;赵金才;胡万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五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65H61/00 | 分类号: | B65H61/00;B65H75/44 |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陈星 |
| 地址: | 71007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线团 长度 放线 机构 | ||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线团的定长度放线机构,包括线团壳体、出线嘴、上端板、线团、下端板、绑线杆、线缆夹具。线团壳体、上端板、下端板形成线团的收纳容器,对线团形成支撑和保护作用。出线嘴安装在上端板位置,线缆从其中心孔布出,出线嘴对线缆起导引、缓冲和减磨作用。绑线杆是实现分档放线的关键结构,在线缆绕制到指定长度时,将线缆从下端板对应开孔中拉出,在绑线杆上进行多圈缠绕,然后继续绕制线团,直至所有档位均按此方法缠绕挂接完成,在对应绑线位置标记到此位置时的放线长度,最后将线缆在线缆夹具上均匀缠绕固定。在使用时需要设置布放长度时,将此长度位置及小于该长度的绑线杆均拔出,从而实现了线团定长度放线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团定长度放线机构,适用于对连续布放的线团设置不同的长度档位,实现定长度放线功能。
背景技术
水下航行器用通信浮标是一种小型化跨介质网络通信节点,从水下发射出管后,在正浮力作用下向水面运动,到达水面后浮标分离成两部分:水面漂浮段和下沉探测段,两段之间采用有线通信方式连接。探测段携带的声呐与水下航行器进行水声通信,漂浮段携带的数传通信模块和北斗模块把水下航行器发出的信息传递给水面舰船或岸基平台,从而实现水下航行器的跨介质对外通信及位置校准。在发射浮标前,水下航行器要根据不同的海况、战场情况及水声性能确定探测段吊放深度,因此浮标发射前要能够设定线缆布放长度。
专利“Multiple depth selector mechanism,1984.08”公开了一种定长度放线装置,在绕制线团过程中,从缆上不同位置连接挂接绳,挂接绳绳头统一从装置一侧引出并依次挂在承力杆上,承力杆通过电磁阀带动能够沿轴向移动,借助限制装置承力杆轴向移动过程中,能够将绳头脱出,从而实现线缆布出长度的调整。该专利方案需要对线缆进行特殊定制,并且需要电磁阀控制配合,是否成功脱扣无法保证,并且未脱扣的绳头在振动过程中容易从承力杆上脱落,难以可靠的确定线缆布放长度。整个装置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为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必然造成成本的大幅提升。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实现线缆布放长度准确可控,布放过程安全可靠,本发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可靠的定长度放线机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一种用于线团的定长度放线机构,包括线团壳体、上端板、下端板和线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绑线杆、底盖和线缆夹具;
所述上端板中心开孔作为通信线缆的伸出区域;线团壳体、上端板、下端板共同组成通信线缆的环形收纳空间;
所述下端板上开有若干径向长条孔;
所述底盖固定在下端板下部;所述底盖为环形结构,中部有中空的环形凸台,边缘有环形侧壁;在环形凸台侧面开有若干螺纹孔,在环形侧壁上开有若干通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通孔以及所述绑线杆均一一对应;所述绑线杆前端具有外螺纹,所述绑线杆穿过环形侧壁上的通孔,且绑线杆前端外螺纹段与环形凸台中的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绑线杆与所述下端板上的径向长条孔也一一对应;
所述线缆夹具固定在底盖中空环形凸台的内侧;
所述通信线缆环形收纳空间以及绑线杆上的缠绕方式为:通信线缆在环形收纳空间中均匀紧密缠绕,当通信线缆缠绕到指定长度时,通信线缆从下端板上某一条径向长条孔穿出,在对应的绑线杆上缠绕若干圈,再从下端板上同一径向长条孔穿回环形收纳空间继续均匀紧密缠绕,当通信线缆缠绕到下一指定长度时,通信线缆从下端板中与上一条径向长条孔相邻的一条径向长条孔穿出,并在对应的绑线杆上缠绕若干圈,再从下端板中同一径向长条孔穿回环形收纳空间继续均匀紧密缠绕,依次完成通信线缆在所有指定长度处与对应绑线杆的缠绕挂接;最后将通信线缆在线缆夹具上均匀缠绕固定,并与下沉探测段的声呐连接。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一种用于线团的定长度放线机构,其特征在于:上端板中心开孔处安装有出线嘴,所述出线嘴为环形橡胶结构,对通信线缆起导引、缓冲和减磨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五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642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服装加工用纺织线导送装置
- 下一篇:化纤丝的张力缓冲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