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三元复合驱抽油机井中性不返排循环清垢工艺流程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061517.6 | 申请日: | 2018-09-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97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 发明(设计)人: | 周万富;郭红光;王锐;刘向斌;王庆国;王鑫;杨春城;张爽;管公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37/06 | 分类号: | E21B37/06 |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张海霞 |
| 地址: | 100007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三元 复合 抽油机 中性 不返排 循环 工艺流程 | ||
本发明涉及油田采油技术领域,属于一种适用于三元复合驱抽油机井中性不返排循环清垢工艺流程,主要解决了三元复合驱抽油机井常规中性清垢采用静态浸泡施工工艺过程中存在的诸如反应周期长以及反应过程中垢质脱落易导致卡泵等问题。本发明通过判断待措施抽油机井不同的泵型,选择不同的热洗注剂停机位置,将油井生产阀门与套管放空阀门通过高压水龙带连接,从而构建循环清垢通道,通过抽油机井自身的机械举升带动油套环形空间中的中性清垢剂循环运动,实现动态循环清垢。本发明具有提高酸垢接触反应,缩短反应时间,保障油井生产时率,降低垢质脱落导致卡泵机率等优点。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油田采油技术领域,属于一种适用于三元复合驱抽油机井中性不返排循环清垢工艺流程。
背景技术:三元复合驱技术现已在大庆油田规模化应用,并取得了采收率比水驱高20个百分点以上的效果,累计增油2456万吨,创造产值758亿元,但随着三元复合驱技术的推广应用,采出井结垢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结垢问题,同时应对当前严峻的环保形势,研发出了三元复合驱油井中性清垢工艺技术,但目前现有的中性清垢施工采用的是静态浸泡闷井反应的方式,酸垢反应效率低、反应周期长、清垢剂静止无对流,部分活性酸闲置,反应药剂过剩不均。
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解决现有三元油井中性清垢静态浸泡施工工艺存在的酸垢反应效率低、反应周期长、清垢剂静止无对流,部分活性酸闲置,反应药剂过剩不均等问题的一种适用于三元复合驱抽油机井中性不返排循环清垢工艺流程。
本发明所述工艺流程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它由高压注入管线、压力监测接头、三通控制器循环接头、高压水龙带、油管放空阀门、油管生产阀门、套管放空阀门、三通控制器、取样放空阀、循环接口阀门组成;套管放空阀门与三通控制器相连,三通控制器通过高压水龙带连接于油管放空阀门,其特征在于:一种适用于三元复合驱抽油机井中性不返排循环清垢工艺流程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a、抽油机停机
判断该井若使用敞口泵,则将驴头停至上死点;若使用的是常规柱塞泵,则将驴头停至下死点,停机后开启油管生产阀门,关闭油管放空阀门,关闭套管放空阀门;
b、构建循环清垢通道
连接三通控制器至套管放空阀门,在压力监测接头处安装压力表,开启套管放空阀门,用高压水龙带连接三通控制器循环接头和油管放空阀门,关闭循环接口阀门;
c、洗井
连接泵车高压注入管线至三通控制器,启动泵车,向油套环空中注入洗井液10-15m3;
d、注入清垢剂
通过三通控制器向油套环空中注入中性清垢剂10-15m3;
e、起机循环
关闭油管生产阀门,开启油管放空阀门,开启循环接口阀门,起抽循环7-12小时,循环清垢过程中,可通过压力监测接头的压力表对循环压力进行检测,并根据需要在取样放空阀进行取样;
f、恢复生产
7-12小时循环反应结束后,关闭套管放空阀门,关闭油管放空阀门,开启油管生产阀门,开启取样放空阀进行放空泄压,拆卸三通控制器和高压水龙带,起抽生产。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在热洗注剂工艺前通过对抽油机泵型的判断选择停机位置,可以降低热洗注剂过程中垢质脱落导致卡泵以及降低抽油机不同步运行导致光杆下不去现象发生的机率。
2)动态循环能够提高清垢剂与垢质的接触反应效率,加速溶垢反应进程,缩短反应时间,保障油井生产时率。
3)动态循环能够使未参与溶垢反应的高活性新酸与已发生溶垢反应后的低活性残酸产生对流运动,保障井筒中各部位清垢剂浓度的均一性,提高药剂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615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